永泰门内,二月暮春。
杂草被挖除,结实的土地被牛耕得沟翻水长流。
豌豆正在育苗,春小麦正在下田。
花花绿绿的宫女寺人在田里忙碌着。
圣帝站在田埂上。
“种的话,就种这一片。”
宇文柔叫来两个寺人:“黄翱刘喜是小麦使,便委二人来管稻。
不过臣看着,也是撞运气。
交州的种子,天知道适不适关中。”
“且试试吧。”
圣帝道。
农业么,没后世的生物技术,就只能撞运气。
吃在嘴里的食物,不都是祖祖辈辈的农民撞运气般育出来的么。
“早稻还是甚?”
宇文柔问道:“不同稻种水热不同,播种月份也不同。”
“我不懂。”
圣帝摇头:“你按两人的附录奏书弄吧。”
宇文柔接过来翻阅了一会,交给黄翱:“拿下去和你们粮使众人研究下,报几个栽培方案。
即日起,先开几片田备用。”
“喏。”
黄翱恭谨领下。
“这事认真做。”
圣帝说道:“做好了,都有赏。”
“谢大家。”
“之前黄豆麦子这些粮食怎么种的?”
圣帝指着一块麦田问道。
“单种啊。”
宇文柔莫名其妙:“不然还怎样?”
“混播套作呗。”
圣帝悠悠道。
宇文柔驳斥道:“粮食大计,容不得游戏。
臣只见过蔓菁混麻,黍混桑,没见过别的。”
“不。”
圣帝确信道:“蔓菁可以混麻,黍能混桑,别的为什么不能?”
“那圣君说说,怎么混?”
圣帝一时也解释不清,但前世见闻过小麦和玉米套,玉米和黄豆套,各式花样。
但太复杂。
从苗行距、地宽、株距、作物比、套种时间到上年休耕、轮作、施肥点、水文、地湿、地性,要讲究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