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的话,对虎贲军、西园军都是极冒险的行为,而两军都承受不起这么大的风险。
在益天帝七十八年的最后几天,虽然诸军间以试探性为目的的接触战变得倍加频繁,但黑燕军的北撤则在有条不絮的进行中。
第一批从松磐岭撤下来的五万精锐以最快速度撤到松都山,而无论是虎贲军,还是西园军以及诸路勤王军,都还不敢轻易进入松磐岭与甘泉山之间,进入黑燕军控制的河阳郡内线作战,更多的都是盯着黑燕军在两地的殿后兵马,准备将这部分兵马吃下来,也算是在益天帝七十八年底或七十九年初,过一个肥年。
在小涟水防线的正面,聚集过来的勤王军兵马也是越来越密集。
他们也打着同样的主意,围歼黑燕军主力的代价太高,但这明显是殿后的十数万黑燕军兵马,就不要想能逃脱生天了。
而要是他们能提前打穿小涟水防线,说不定还能从北撤的黑燕军主力身上再咬一块肉下来。
要不是黑燕军松磐岭左军主将俞宗虎在撤退途中突然叛变,黑燕军主力北撤到雁门郡休整将不是什么大问题,就连宁蝉儿都收拾着准备先带药奴撤出秋石寨,到时候即便是大天师巩清辞世的消息泄漏出去,黑燕军有上百万虎狼精锐收缩在雁门郡的险山恶水之间,也能喘息数年。
俞宗虎不是赤眉教的弟子,他是雁门郡俞氏子弟,早年在虚灵剑宗修行,曾以北域第一的头衔通过学宫闱选,后入虎贲军任职,在帝权争取最紧要的那几年,已经是道丹境中期修为,又积功升迁都武尉将军,率五万虎贲军入雁门郡清剿民乱。
黄麋原一役之后,黑燕军在巩梁、乐毅的率领下,一路往东狂卷,封堵住俞宗虎南撤之路,将俞宗虎所部五万虎贲军精锐及雁门郡二十万地方武备围困于雁都城中。
最终俞宗虎率部及地方武备、虚灵剑宗以及在雁门郡的俞氏弟子投降黑燕军,而俞宗虎在燕京的亲眷子侄以及所有投降部将的亲眷子侄都因此受到诛连,总计有三千二百余口被诛于燕京城的午阳门外。
因为俞宗虎及嫡系部将都与赢氏积下血仇,投降黑燕军后也没有受到排斥,受封神将,继续统领所降的虎贲军精锐及雁门郡投降的二十万地方武备,是黑燕军最为重要的神将之一,这些年在历川、河阳作战也极为勇猛。
谁能想到他会在北撤途中突然再次叛变?
第三百四十五章 急转直下
俞宗虎所部二十万精锐,原本是松磐岭黑燕军第二批北撤的兵马,进驻河阳郡中部的嘉源城,突然间声称他以往是被赤眉教大天师巩清邪法所惑,今时大天师巩清命丧黄泉,他挣脱邪法控制,要拔乱反正,重新归顺朝廷效力、诛除邪教,在嘉源城血洗军中所有的赤眉教弟子,拔旗易帜……
巩梁、阎渊等人,以为俞宗虎与赢氏结下血仇就值得信任,同时在拿下雁门郡后,在河阳、历川就面临很大的军事压力,没有来及得将投降的五万虎贲军及二十万地方武备拆散,还是由俞宗虎及嫡系将领统率着开赴河阳南部的战场。
这几年来,即便赤眉教派出不少弟子,但俞宗虎及嫡系将领以及在雁门编入军中的俞氏子弟,始终牢牢掌握住松磐岭左军这支人数多达二十万的精锐战力。
俞宗虎率军进驻嘉源城后,先派嫡系战力控制城墙与四城城门,继续全军搜捕扣押军中的赤眉教弟子,秘密|处决。
当然俞宗虎也没有办法控制全军二十万将卒都随他叛军,除了四万多原虎贲军将卒都是出身京畿附近的府县、当年被投降赤眉教,也是这次叛变的主力外,更多的将卒还是来自于雁门郡的普通农户。
这些将卒有人担心随俞宗虎叛变,在雁门郡的家人会受牵连,在俞宗虎叛变后,就有多起将卒哗变、逃营,最终将消息传了出来。
一石惊起千层浪。
首先是大天师逝世一事被捅破,影响是巨大的。
普通将卒对大天师巩清或许无感,但黑燕军中数以万计的赤眉教弟子几乎难以想象这事的发生,心志迅速被动摇起来。
虎贲军、西园军以及诸路勤王军,或许一时间无法证明这个消息,甚至俞宗虎事先与太子赢丹或英王赢述联系,告知此事,还有可能会被当成陷阱,但有一点是能肯定的,就是俞宗虎在嘉源城屠杀数千赤眉教弟子以及封堵住松磐岭黑燕军的退路,都是血淋淋的事实。
松磐岭黑燕军的北撤节奏被打断,第三批撤出松磐岭的十数万黑燕军,完全措手不及,前行到嘉源城南三百里外的黔山进退不得;而第四批撤退及最后计划负责殿后的黑燕军,都完全被打乱了节奏……
太子赢丹及宁致泽,或许短时间始终都无法确认大天师巩清是否真的辞世,但有一点是可以做的,就是联合在河阳南部、东南部的十七路勤王军,共七十余万精锐,提前对黑燕军在松磐岭还未撤出的四十余万兵马发起全面总攻。
英王赢述也是率西园军主力,杀出果子岭,往甘泉山西麓碾压而来;而在小涟水沿线,则是以河西勤王军为首的十二万精锐,推进到小链水河的西南岸。
虽然俞宗虎所部在嘉源城叛变,并不见得能完全控制住形势,不断有基层将卒哗变、逃营,也一度相当混乱,但两翼黑燕军,却根本没有能力去解决这支叛军,就在极度混乱及被动的情形下,被拖入总决战之中。
谁也没有想到形势会突发恶变。
为确保北撤计划无误,刺探虎贲军、西园军有无异动,宁蝉儿甚至还在年前脱身,赶到松磐岭南面的铁荆谷,与宁氏阀主宁致泽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