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出在非洲的数十万美国陆军精锐,不仅是为了我们可以在谈判中更主动,还是为了以后的反攻欧洲积蓄力量!”
看到了总参谋长眼中的不甘,杜鲁门连忙补充了一句。
至少是目前,马歇尔的态度还是对美**界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的,在非洲美军的大多主要指挥官,也都是由这位老将一手提拔。总统也不得不顾忌他的想法。
可马歇尔并没有想这些,在美国参战之前,他就已经向罗斯福申请退休,将位置让给更年富力强的将军。
是罗斯福的极力挽留与无比的信任才使得马歇尔重新萌生了斗志。如今战局不利,老友亦撒手人寰,支持马歇尔继续战斗的唯一信念就是要打赢战争。
可是杜鲁门总统却已经决意要向汉国求和,虽然他还在坚持说这只是要赢得时间——曼哈顿计划,一直是由马歇尔直接负责的,所以没有人比老将军更清楚,那东西的巨大威力。
可是,有了那东西就可以打败法西斯们了吗?汉军的强大已经有目共睹,马歇尔有时都会去想:就算没有德国牵制苏联,汉国一样可以打败协约国。这样强大的国家,难道会没有研究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吗?
“反攻欧洲?”对于杜鲁门总统的话,马歇尔耸了耸肩,就算是曼哈顿计划可以成功,恐怕到时也只是双方威慑或同时毁灭罢了!
“核战争?”马歇尔的大脑中突然闪出了这三个字!“噢,上帝!那样会毁了整个地球,人类自己毁灭自己!”
必须要承认,在真实历史中的马歇尔,也同样是一个伟人。坚持先攻纳粹德国再攻日本,为美国在二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战后他又搞出了一个“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也变相的打造了二战之后,“华约”与“北约”对抗的冷战格局。
帝都长安,未央宫,卫青阁。
最近变身为好奇宝宝的武佳仪以诱人的姿势趴在陛下的书案上,正在听钟义讲“核战争”的可怕。当听到50亿吨当量的核爆,就可以彻底毁灭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造成“核冬天”时,武大记者金丝边眼镜后面的一双大眼睛连着扑闪了几下,情不自禁的握住了钟义正比比划划的大手:“陛下,您千万要阻止核战争呀!”
第323章 巴顿的结局
华盛顿的命令,使正在葡萄牙外海全速急行的协约国舰队一分为二。
英国人当然是要坚持去驰援直布罗陀,因为那是联合王国在本土之外最后的防线。
美国人则是服从总统的命令,将前往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和总督府所在地卡萨布兰卡。在那里,他们将与运输船队汇合,并为其护航,等待正全速撤向摩洛哥西海岸的美军登船。
艾森豪威尔接到的命令是可以抛弃所有的辎重,只要将士兵们全部带回摩洛哥。
纵使是心有不甘,纵使是自己指挥的部队并未在战场上处于下风,但艾森豪威尔明白,华盛顿的命令没有任何问题。
直布罗陀海峡的彻底失陷只是时间问题,指望内讧不止的英国人可以将盟军阻挡在摩洛哥北部,已不太可能。这支多国部队非洲军团如果不立即撤退,等盟军突破英军的防线,恐怕就再也没有撤退的机会了。
出征前心高气傲的艾尔豪威尔不得不悲哀的承认:就算自己曾击败过汉军,但协约国在非洲战场还是彻底失败了!
情报上显示,汉国的潜艇部队已经出现在大西洋上,如果直布罗陀海峡再为盟军控制,以现在双方海军实力的对比,摩洛哥西海岸也用不了多久,就会落入敌人的手中。
为了手下数十万将士,甚或是多国部队中最精锐的数十万士兵,艾森豪威尔知道,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
在之前的作战中,多国部队利用阿尔及利亚中部的塔代迈特高原的地势,成功阻止了盟军咄咄副人的攻势。巴顿的装甲军甚至在与隆美尔的德意非洲军团在侧翼装甲对决中,稍占上风。
只要不对上怪物般的猛玛重型坦克,美国的m26潘兴坦克在与盟军的其他中型坦克对攻时还是不落下风的。
但战争到了这一阶段,坦克的性能已经不是战场的决定性因素了。面对对方如海浪般一波比一波更汹涌的攻势,装甲的数量才是更重要的。
就算是把那变态的猛玛坦克给了美军,美军的军官们也没有信心在盟军上万辆坦克组成的装甲海浪面前再继续坚持多久。
也幸好有巴顿,正是这位一直不服管教,与艾森豪威尔经常冲突的猛将,在高超的装甲指挥战术,迟滞了盟军连续的攻势,带给了多国部队一丝喘息的机会。
艾森豪威尔没有再迟疑,利用盟军战线越拉越长,补给间隙加大,再加上遭到巴顿装甲2军的阻击,在塔代迈特继续集结的时间,紧急在古拉拉绿洲召开了军团会议,并向各**以上指挥官们宣读了华盛顿的撤退命令。
所有人都在瞬间沉默,没有人感到意外,只是大家都在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