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来说,虽然《现代人》的办公场地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好在是《现代人》杂志的编辑队伍确实有头脑机灵的人,在遭到更大的冲击之前,当即就向来客一一保证道:
“是的是的,杂志这边已经在考虑扩大长篇的篇幅,下一期很有可能会有比现在多很多的的篇幅!”
“没错,我们已经把扩大长篇篇幅的事情提上日程了!我们现在已经抓紧讨论了,到时候一定会有一个让读者满意的结果!”
当然,看似保证了,实则一句准话都没有。
不过在他们这些编辑看来,只要那位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还有稿子,扩大长篇的篇幅几乎就是肯定的事情,毕竟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你也不想我们的杂志因为你的懈怠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吧
而直接来杂志打听消息的人其实还是少数,《现代人》的大多数订户还是纷纷用写信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意见,除却“一定要扩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篇幅”这种比较常见的要求以外,也有很多订户在竭力打听他们喜欢的作者的过去和现在,询问他出生于哪个阶级、交往的都是什么人等等。
作家这个职业,在这年头还没有贬值的那么厉害,不然以米哈伊尔的平民身份,也不可能被很多贵族邀请去参加他们的宴会。
这种事情在米哈伊尔还在《祖国纪事》上发表的时候就已经发生过了,许多读者在阅读到那些作品后,都很想了解一下米哈伊尔这个作家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以前的米哈伊尔觉得能低调就低调一点,但现在眼看着名气和声望一直在上涨,低调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既然如此,那还是坦然接受吧。
于是关于他的身份和处境渐渐也就传了出去,普通读者肯定了解的还是比较少,但是圣彼得堡文化圈的人大多都已慢慢知晓。
不过有些人的消息总归是要比别人快一点,就比如《祖国纪事》的出版商克拉耶夫斯基早就已经知道了米哈伊尔的具体情况,但他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外传出去。
毕竟一个经济状况非常糟糕的天才大学生,一听起来就非常容易拿捏,只要稍稍施以恩惠就能让他当牛做马。
但是现在看来,别说让他当牛做马了,而是马上就要被他骑到头上了!
光是想一想自己打听到的那些消息以及《祖国纪事》这一期的销量,克拉耶夫斯基就气得脸色铁青。
别的都暂且不说,仅仅是订户的数量,都因为别林斯基以及他的朋友们的离去,一下子足足少了五百个。
更别说在其它方面的损失了。
而据他打听来的消息来看,《现代人》这本刚刚改版的新杂志上来就是一个开门红,除了它连载的那部长篇受到了很热烈的欢迎以外,上面的其它作品也都取得了很不错的评价。
总之,如果后面能按这个质量保持下去的话,《现代人》的订户增长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就算其它的作品开始不行,光是因为那部长篇的存在,就足够这家新生的杂志热闹好一阵了!
在《现代人》发行之前,克拉耶夫斯基料想到这家杂志可能会因为那个休学的大学生的短篇,热闹上那么一两期,但谁知道那个看上去坦坦荡荡的大学生竟然会偷偷摸摸写了一部长篇呢?
而且偏偏还就正好赶上了新杂志的发行。
总之不想不知道,一想克拉耶夫斯基还真是吓了一跳,从他的视角出发,这位大学生先是在他的杂志上成名,接着凭借着积累的一些名气跟人一起出版了文集,有了启动资金后立马就迫不及待地挖走了他们杂志社的一些很重要的人物。
然后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莫非他一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
他简直跟他笔下的那位公爵一样,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虚伪阴险的资本家
正当克拉耶夫斯基越想越觉得细思极恐的时候,在他正参加的一个聚会上,有几位文化界人士似乎是刚刚得知了某位年轻作家的年龄,于是当即就惊呼出声道:
“那位声名远扬的天才竟然还只是一个大学生吗?现在的大学生竟然这么有能耐?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那也就是说他如今刚刚二十出头,可在他手头底下当差的全都是些三四十岁的人,很少能见得到这种事情。”
“新的杂志我看了,确实同其它杂志有着很大的不同,我觉得会很有销量的。”
“看来他们马上就能在出版界站稳脚跟了,很难想象一本新杂志竟然会发展的这么好。”
开始的时候克拉耶夫斯基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不能自拔,但别人的谈话他越听越觉得熟悉,正当他想出言反驳几句的时候,但一想到他打听来的那些关于这家新杂志的消息,他顿时就气闷的说不出话来。
事到如今,还是好好想想该怎么应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