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人直接就懵圈了。
连忙又回了个电话过去:“蝶心,拍近一些,拍近一些,把纹路拍清晰一些。”
万蝶心照做,又给他拍了几张过去。
曾熙城看着上面的铭文,颤颤巍巍道:“夏篆,是夏篆。”
目前学界,虽然将商朝的甲骨文,视为华夏最早的文字。
但这个最早,是指已有文物证明的最早。
从很多考古发掘和史书典籍的记录来看,很多考古学家推测,在更早的时期,比如夏,就已经出现了完备的文字。
甚至比商朝的甲骨文更加成熟,更美观,更工整。
历史的推进,不一定是后代就更先进于前一代。
在同样的社会制度下,在科技没有发生变革的前提下,先进与否,完全看统治者的治理智慧以及贤明与否。
而夏朝,是圣贤之君辈出的时代,就被很多史学家认为是比商朝更先进的文明,认为他们有自己完备的文字。
学界将夏朝的文字,叫做夏篆,并且推测周朝的周篆是在夏朝的夏篆基础上演变过来的
在古籍中有言,周伐商,就是打着“奉帝命复有夏”的旗号。
曾熙城当即将这些照片,发给了自己的朋友,业内一位资深的考古学家。
术业有专攻!对于这方面,自己肯定没有那么专业。
……
林渊看着这方蛮王鼎,是不是古物,他也不清楚,也不关心。
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一个鼎。
而且是一个大鼎。
“这鼎,真有千钧之重?”林渊狐疑道。
虽然说这鼎很大,但如果真是三万斤,应该不止这么大。
他对标的是后母戊鼎。
那鼎他知道,高好像是一米三左右,重量也就一千多斤,而且是四足方鼎。
这蛮王鼎算它有后母戊鼎的三倍大,那也就不过五千多斤。
不可能重达三万斤。
玲笑了笑,道:“反正我阿公说有千钧,我们蛮王寨里的人曾抬过它,二十多个人一起抬,也没撼动它半分。”
听阿玲这么一说,那基本上可以确定,这鼎,绝对不止五千多斤。
以他们这寨子里的成年人力气来看,最起码有一万多斤重。
而且,她说的是没有撼动半分,也就是挪动都没挪动得了。
或许,这蛮王鼎真有千钧之重。
林渊走上前,静静地看着这方大鼎。
那鼎足,就有他腰那般宽大。
众人皆是注视着林渊,这一刻,眼睛一眨不眨,生怕漏掉什么精彩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