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是明天到站吗?”
沈白在家待了三天之后回的京城,随身带着林昭给奶奶和沈承志两口子准备的吃的穿的用的,省城这会儿确实比京城先进,物资也更丰富。
林昭可舍得用沈白了,大包小包的,可劲儿的带,他一壮汉,有啥拿不了的。上车有人送去,火车直达京城,到了有人接,也累不坏他。
人走了,之前联系的两千三百块钱的红木是过了十一天才到的。
这中间,谢宏屿晚上下班有时间了,会出大院,到对面店里来转转,帮林昭干点儿活啥,反正林昭永远都有忙不完的活儿,边忙边聊着,这不是慢慢就熟悉了嘛。
中间还帮忙搬了一天的家具。
就是从十里堡把返还的一部分家具搬到新民街的东楼里。
说实在的,简单的接触下来,白英杰一家、仇盛两口子、李冬生那一帮子,都没挑出毛病来。不是能说会道的人,惜字如金,没有闲言,但也不是闷葫芦,该说话的时候,表达很到位。是个没有废话的人。
长得体面是人人都看得见的,眼里有活儿,也不高高在上的端着,挺接地气的。
跟林昭身边的人相处的都挺好,像是张向阳这样儿的老兵,就更是自带三分亲近。
这不,饺子馆今儿个人多,早早就把备好的饺子都卖完,七点刚过就结业休息。家里这边儿店已经转给金丽华两口子,这两天已经是他们大闺女张敏在看店,孙素琴带她一个月。
批发的生意就是一早上,八点左右就完事儿。
难得有时间,仇盛两口子带着酒和菜就过来了,白英杰陪着,白婶子和孙婶子帮忙,拾掇了六个菜。
又去把李冬生叫上,白叔和张向阳也坐陪,纪朝阳跑腿儿,到对面大院找了谢宏屿来,喝起来了。
买卖的事儿没怎么说,现在基本是稳定发展当中,每天的活儿是差不多的,没啥可说。
闲聊嘛,不就是问问白英杰和于凤英的婚事怎么定的,亲家会面了吗?彩礼要多少?还提啥要求了?
又说到印刷的地,谈得差不多了,刚开始五户人家提的这个事儿,最后去谈的变成了十三户,买的人多,要的地方大,也确实好谈。就差交钱走手续了。
白英杰一家就买了三十米宽的房场,能建三个院子。二十米是他自已出的钱,十米是白英兰买的。她挣了半年的工资,肯定是不够,跟林昭借了七百。
那地方是按宽数卖,纵深都是三十五米,中间能带个菜园子,或者是建成二进的院子,都是可以的。
买了地,这不是就说到建房子,说到家具啥的嘛。
就说到买了木材快到了,得去车站接收。
谢宏屿就问林昭,要不要他陪着一块去。
“你有时间吗?”
“有。”
又不出城,请上一天假问题不大。
“还不知道有多少,我跟毛干事打过招呼,他帮着借了后勤的大解放车,明儿个跟着跑一趟。中午得供一顿饭,再给司机一条烟,我想着是不是再给十块钱。”
谢宏屿就问了,“后勤的哪个司机?”
“小郭。”
“那别给钱了,小郭请了婚假,下个月回老家结婚,他家条件不错,没听着张罗钱。你手里要是有工业券或者布票啥的,给他一些,更实际。”
哎哟,“后勤司机你还这么了解呢?”
“都在大院里,食堂常能见的。”
后勤的人,跟哪个部门都挺熟的。特别是司机,总共七个司机,谁用个车都得跟他们打交道,能不熟嘛。
当然了,这也得看人,有些人,他没长这个脑子,精神头不够用,熟也白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