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太和门,来到太和殿广场,这里宽阔一览无余,人头攒动,
“这里是太和殿广场,也叫丹墀。
这个广场面积很大,地面用金砖铺砌。”
“它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在举行大型仪式时,如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等典礼,作为仪仗队和官员们行礼、朝拜的场所。”
“二是从建筑空间布局上起到烘托太和殿主体建筑的作用,凸显出太和殿的宏伟壮观和尊贵地位。”
走在广场上汐汐解释道。
“对面那个就是太和殿了!
是不是很雄伟!”
“它也俗称“金銮殿”
,是故宫中最大的殿宇,也是我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
“采用重檐庑殿顶,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大殿由72根柱子支撑,正中间的6根金柱上都有巨龙缠绕。
一会儿进去之后有机会让你们偷偷瞄一眼!”
最后一句汐汐偷感很重的说。
毕竟根据《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禁止在展厅内开展自媒体直播、录播活动,虽未明确提及太和殿广场是否可以直播,但从整体规定来看,在太和殿进行直播也是不被允许的。
听着她突然放小声,所有人都不禁笑了出来,隔着屏幕都感觉小娘子偷感很重啊!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平面呈正方形,四面门窗的形制取自古代的“明堂”
。”
“单檐四角攒尖顶,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体现了中和殿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随着汐汐的介绍。
天幕小屏幕再次用俯瞰角度将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保和殿呈现出来。
“最后面的是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高29。5米,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
“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
随着汐汐的讲解。
她也一步一步登上太和殿前的白玉阶梯。
最后她站在太和殿门口,转身看着太和殿广场感慨万分。
“现在站在这里,我在想600多年前,刚建造它的明成祖朱棣是否也是站在这里,想着大明的未来。”
“明仁宗朱高炽是否也是在这里,思考着该怎么治理大明的江山。”
“明宣宗朱瞻基从前两位手中接过皇帝担子的时候在想什么呢?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就是他们的答卷,虽然现在这一切都随着时间走远,但见证过这一切的这座宫殿正在无声的述说着一切。”
“如果可以真的很想对老祖宗们说:‘谢谢!
’。”
“紫禁城站在历史的洪流中见证着王朝的兴衰,将前人那里的故事讲给我们后世之人听,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
不得不说这大概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