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又来,随着皇子赵润渐渐长大,东京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但大势一切向好。
三年后,
皇宫,
“皇后啊,润儿的年纪也大了,朕想着润儿也该去资善堂启蒙,朕打算在京中的文臣武将中,选几个适龄的孩子给润儿当伴读。”
皇后站在皇上身后,伸手捏着皇上的肩膀,“皇上做主便是,但徐家五郎是定要入宫来的。
臣妾瞧着英哥儿喜欢的紧。”
皇上笑着点点头,每每英哥儿进宫,皇后脸上的笑容都会多不少,润儿似乎也很喜欢徐家五郎。
只要五郎到他跟前,就会咧着嘴笑,比他这个父皇的面子都要大。
“徐家五郎确实是个好的。”
皇后赞同地附和道:“臣妾还挺想收五郎当义子,可臣妾都这个岁数了,平宁也是当母亲的人了,臣妾这才收了心思。”
“咳咳。”
皇上被皇后语出惊人的话语吓到,一旁的大伴接过皇上手中的龙纹茶杯放到桌上,一边拍了拍皇上的胸脯,“皇后竟如此喜爱五郎。”
曹皇后笑了笑,感慨道:“我第一日见英哥儿时,英哥儿那淘气又规矩的样子着实惹人疼爱,那时的他还圆嘟嘟的,着实讨喜。”
赵润睡醒后,从后殿走到前殿,见父皇与母后谈话,就没有第一时间过去。
听母后想收英哥儿为义子,赵润就蹦跶出来。
“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
行完礼,赵润就走到皇上双腿之间,坐到皇上的大腿上,看向后边的皇后,
“母后,你要收英哥儿当义子?那英哥儿以后是不是就是我的义兄了?”
“怎么,润儿也很想要五郎当你义兄?”
皇上心里不想收五郎为义子,这会让朝中的格局发生变化。
当初收平宁郡主为义女,一是襄阳侯救驾有功,二是平宁郡主只是女流,即使册封了郡主也不碍事。
可义子就不同了,是封国公还是郡王?或者干脆就不封了?
这些可有的他头疼,索性干脆不收。
朝中的那些大臣也会因为他的表态各方争执,与其如此,不如什么都不变。
赵润点点头,“儿臣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就是跟英哥儿亲近。
父皇,儿臣身边也没个兄弟,要不您就收英哥儿做义子吧。”
“胡闹,让英哥儿时常进宫陪你就是了,义子就别想了。”
皇上哼了一声,别过头去。
他可不想被大臣口诛笔伐,每每看他们因一件小事就吵得不死不休,他这脑瓜子就疼。
见赵润上扬的嘴角瘪了下去,皇上赶忙道:“朕已经决定好了,等过了新正,朕就让你去姿善堂读书,届时会给皇儿找几个伴读。
皇儿既然这么喜欢五郎,那就让五郎成为皇儿的伴读可好?到时候你也可以天天见到他,还能多几个玩伴。”
见峰回路转,赵润连忙点头,“那说好了。”
想到自已即将有伴读,赵润好奇道:“父皇,除了英哥儿,还有谁会是儿臣的伴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