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丁国元在网上重发了李万明寄给他的那份“材料”,并补充说明:重发十年前《移民款不能乱用》一文,既是“移民代言人”李万明的十年磨一剑,更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谨以纪之。
找出1996年12月18日的《工人日报》,记者首先看到的是丁国元当年所写的编者按:
“国家兴修大型水利工程,要为移民安置耗费大量资金,移民搬迁,家庭财产也会受到损失。目前,国家下拨的安置费非常紧张,渭南市的移民人均只有1000多元,但有些负责安置移民的官员却将这笔专款挪做它用,甚至造成巨大浪费,实在令人痛心。”
以下是《工人日报》“来信与调查”栏目里发表的李万明给报社的去信——
编辑同志:
在陕西省渭南境内的三门峡库区,现有移民近50万人。在五六十年代,这些群众为了支援国家的三门峡重点工程建设,保障黄河下游亿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发出的“迁一家、保千家”的号召,毅然离开了祖辈赖以生存的库区膏腴故土,移居异地他乡,后来,由于三门峡水库运用方针的改变,库区不再蓄水,中央在1985年决定拨付专项资金,安置困难移民返回库区定居。
移民群众返回库区后,生活上遇到许多困难。如今年初发生的黄河特大洪汛造成的毁堤决口,就淹没了大荔滩雨林乡许多移民的小麦和房屋,损失严重。再如今年秋汛渭河暴涨,引起洪水倒灌,致使秦岭支流决口。造成地处华阴滩的北洛、南严、良坊、高家等移民村的群众被洪水围困,仅高家村3000多移民的住房和庄稼几乎全部被淹。因此广大返库移民经济状况一直未能改观,急切地渴望政府能够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与问题。
信件的下一部分接着列举了前文提到的诸如渭南地区移民办先后数次对外违规违法挪借移民资金,下属一些县(市)移民部门投资搞经济创收,累计亏损数千万元,用移民资金给市领导购置小轿车2辆,乱花经费、滥发钱物、铺张浪费、请客送礼等各类违纪行为。并强调,针对该办多年来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市纪检机关曾专门发过批评通报,责令坚决纠正;同时省审计机关亦曾作过审计结论和决定,指出:“外借移民专项资金,违反了移民资金管理的规定,移民办应落实责任,限期收回与移民工作无关的借款,尽快投入移民项目。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移民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杜绝违纪问题的再次发生。”
李万明在信中指出:上级的批评通报和处理决定未能引起渭南市移民办领导的应有重视,对违纪问题依然纠正不力,改进不大,甚至还出现一些顶风违纪的严重问题,致使国家资财遭受了更加惨重的损失。正如群众抱怨和批评的那样:“中央给的移民资金是‘官灯粗油捻’,耗损不心痛。”
在信的最后,李万明强调:对于管好用好移民资金,中央早就明确规定,移民资金属救济性质,必须加强管理,切实用于移民事业。目睹曾经为了国家水利建设而牺牲自身利益的返库移民如今的贫困状况,再看看渭南市移民办对中央直接拨付的巨额移民资金所造成的浪费和腐败作风,实在叫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为了挽回国家的严重经济损失,维护广大移民群众的利益,笔者疾呼: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多,移民资金再不能乱花乱用了!
稿件的末尾,署着“渭南移民办,李万明”的名字。
在这封信后,《工人日报》刊发了记者丁国元的调查附记:
接到李万明的来信,记者专程前往陕西省调查核实。从有关部门核实的材料看,李万明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渭南市移民资金管理上浪费多、漏洞多的问题确实比较严重。
据了解,该办财务负责人已被检察院收审,涉及犯罪金额十多万元。但有关部门却认为上亿元的安置经费浪费几百万元,算不了什么。他们对记者说,谁还没有个决策失误?
渭南市移民办投资矿泉水厂损失了300万元,陕西省移民办也在这个厂投资了1000万元,现在企业破产了,损失不是更大吗?在这些人看来“家大业大,损失点没啥!”移民资金是国家拨的专款,任意挪用属于什么性质呢?相反,正像李万明来信中所说的,当地移民生活相当困难,生产生活资金相当缺乏,加上连年受灾,急需扶持。一位移民对记者说,今年雨大,屋都漏了,没钱修。可宝贵的资金却被一些人白白糟蹋了,这些人至今对此仍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反而向记者表示:这些问题都是组织上知道的,你能把我们怎么样?
一些得了实惠的人,还大骂李万明不是个东西,出卖当地的利益。他的公务员资格被“延期半年确定考核等次”,还被定为“不合格党员”。一些人还说,李万明告状是为了当副科长。据记者了解,李万明告状已3年多了,光邮费就花了上千元。国务院、中纪委、陕西省的领导都曾在李万明的揭发信上作过批示,但全都被一些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位陕西省移民办的副主任还对记者说:谁要再在李万明的信上乱批,移民的问题就让他来管。李万明对此也心有余悸。他对记者说,渭南移民办开会发手表的事就别说了,领导出国的事也别谈了,现在领导在群众中散布:要不是李万明告状,还能给大家办好多事呢!
记者通过李万明告状的前后经过感到:有些人违反了规定,给国家和群众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却理直气壮,而敢于反对不正之风的人却往往被整得灰溜溜的。这是为什么呢?
没有回答丁国元为什么——那些该回答为什么的人不久后反倒找上门质问丁国元为什么要支持李万明?为什么要写攻击渭南政府的稿件?为什么要破坏渭南的稳定?
渭南的官员们颐指气使地去喝问一个新闻记者是可以理解的——在渭南那地方,他们从来就是说一不二的“老大”,他们对老百姓的颐指气使早就成为一种惯例,他们对“挑刺”的记者咄咄逼人、毫不客气地喝问也早就习以为常。
此外,渭南市的官员们到北京兴师问罪、找丁国元算账还有更重要的原因——1996年12月19日,那个得到丁国元“支持”的李万明从西安某印刷厂买下 4000份载有那篇稿件的《工人日报》送到了库区!这且不说,他还连夜以魏毅珉、范甫拜(为移民、反腐败的谐音)之名印了4000份“致三门峡库区全体移民乡亲的一封公开信”连同报纸一起送给了移民“司令”刘怀荣,“在库区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渭南市监察局调查报告语)。
李万明的公开信是这样写的:
想当初,我们移民为了国家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付出了巨大牺牲,远离丰腴故土,搬迁折腾三十载,家产损失殆尽,历经人间磨难。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忘记广大移民群众的伟大奉献,自1985年以来,中央每年拨巨款解决我们的生产生活困难。可是,有些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