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什么是大迁徙 > 第28部分(第1页)

第28部分(第1页)

人达公司的这些土地主要是从大荔县国有沙苑林场和周边一些村组租赁承包而来。该公司将这些土地划分成小块,从2002年到2005年间办理了102份林权证,其中林权证面积最大的10678。93亩,最小的只有3。3亩,总面积5303公顷,合计53平方公里——比澳门的面积还要大。

大荔县沙苑林场职工和周边村民介绍,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沙荒地,从经营的角度看没有什么价值。人达公司承包的租金每亩每年才10-20元,50年使用期租金每亩不过1000元。

人达公司办理林权证以后,这些土地很快“升值”。在银行贷款方面,公司先后9次以林地使用权证抵押贷款1。45亿元;在招商引资方面,公司以1万亩土地与台湾一家公司合资成立陕西沙苑湖房产公司,每亩土地作价7700元。

2005年10月,由于种业集团及其上市公司秦丰农业面临资金困难,省国资委、省农业厅决定由人达公司对种业集团进行“托管”及“抢救性重组”,人达公司全面掌控种业集团和秦丰农业。通过“运作”,该公司在抢救性重组中让国有资产缩水4亿元。

2007年7月,陕西省国资委向省政府报告,请求中止人达公司对种业集团的重组。2007年12月11日,秦丰农业发布公告,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王忠信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的议案,同时公司第三届第十七次董事会选举张恺颙先生为公司董事长。人达公司通过土地资源重组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计划宣告破灭。

在招商引资时自称“中国最大地主”的人达公司董事长王忠信因涉嫌违法犯罪被批捕。王忠信“进去”后,把一个“人达谜局”留给了人们。

这篇文章的作者质问:该公司53平方公里的土地林权证是如何取得的?其土地资产评估价值是否真实?为何能够顺利参与种业集团的重组?

随着库区“新生地主”的出现,“土地贩子”也应时而生且日渐猖獗。富余土地很快就被那些有门道、会来事的——移民称之为“土地贩子”的人所侵吞,“土地贩子”们通过拉关系、走后门,从拥有土地的“新生地主”——基层政府或组织处低价承包大量富余土地,然后加价转包给别人,有的地块甚至被多次转包。最先从基层以每亩几十至百余元价格包来的土地,到了最终耕种者的手里时,竟然达到了每亩600多元。一些缺少土地的返库移民为了有地可种,还得高价从土地贩子手里承包土地。移民伤心地说,这些原本属于祖先留下来的,不修水库时又由中央划拔给他们这些返库移民的土地,却成了移民必须给土地贩子掏钱才能耕种的高价地,这哪里还有公理呀?

租地时,不少移民还掉进了骗子的陷阱。2007年12月份,大荔县安仁镇安三村农民苏海俊对大荔县步昌乡新于村二组农民王满仓、王华宾、魏群发说,自己从大荔沙苑农场承包了500亩优良土地,想转手承包出去。王满仓等三人信以为真,在随其到沙苑农场附近看地后,与苏签定了承包该土地合同,并付给苏土地承包金6万元。王满仓等人在付款后前去耕种,被人阻止,方知被骗。再去找苏海俊时,苏已在拿到钱后的第二天携款潜逃。

33、非移民“返库”

2005年秋末一个漆黑的晚上,大荔县平民乡3村9组,劳累一天的村庄已经沉睡。河南省中牟县公安局刑警队五名刑警在平民乡派出所三名警察的带领下摸着黑悄悄接近村头李洪刚的房子。突然,一阵急剧的狗吠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几个警察打开手电,一边赶走恶狗,一边翻墙而入,冲进屋内将正要穿衣逃走的李洪刚扳倒,嚓地戴上手铐……

乡派出所的户口上注明:李洪刚,男,47岁,系1988年由澄城县返迁库区安置的移民。

但在接下来的审讯中,李洪刚却供述,自己是河南省中牟县人,十多年前,因一点小事与邻里发生矛盾连杀3人后负案流窜。为了长期藏身隐居,他逃到大荔县,花钱买户口充当返迁移民,并被安置。此后,李洪刚以合法的移民身份在库区潜伏了十多年。

由于一些干部贪于用土地和户口敛财,放弃原则,从而使“移民”身份成了罪犯藏匿的庇护所,这也许在库区只是一个偶然,但非移民进库的事情在库区却十分普遍。

根据移民反映,在压缩了一半返迁移民人数后,在正式返库安置的73965人里面,其中非移民身份的假移民有7000人左右。移民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些非移民的名单:

赖某,一家4口人,由陕南山区的洛南县迁入库区;

赖某某(赖某之弟),一家4口人,由陕南山区的洛南县迁入库区;

高某,一家6口人,由陕北高原的黄龙县迁入库区;

王某某,一家4口人,由陕北高原的绥德县迁入库区;

谢某某,一家5口人,由内蒙古自治区某旗迁入库区;

……

非移民进库问题导致另一违法现象出现:由于这些人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和渠道非法进库安置的,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如今都具有两处户口,即:原所在地的户口没有注销,又在库区花钱走后门添上了新户口。这无疑给我国人口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这些人非法进库安置,除了少部分是有关系、有后台、有背景外,大部分都是送钱、送礼走后门购买到移民身份的。

1995年8月25日,省移民办主任赵建华在渭南市移民工作会议上讲到非移民进库定居问题时说:听说一个人交2000元就可进库,收的钱哪里去了?库区公共设施已修好,土地本来就紧张,你把非移民弄进库凑什么热闹?

郑博也证实,富余土地还引发了非移民用金钱开道进入库区等腐败现象。的确有非移民花钱进库的情况,但具体数字记不清楚。

记者通过在三门峡库区内近一个星期的走访统计,发现非移民非法进库安置的人数不会少于5000人左右。大荔县的仁兴村接收的非移民就有70户300多人,雨林二村、三村的非移民约500人左右。华阴市的孙庄村、演家、庆华及西渭北等村,非移民情况也特别严重。在华阴市高家村,不到半小时,记者便统计到5家20余个非移民。这些非移民分别来自陕南、陕北及内蒙古自治区等省。记者问华阴市高家村一姓王的非移民是怎样进来的,王某说,“花钱进来的呗。”

“花了多少钱?都花在哪些地方了?”

王某诡秘地一笑,再也不肯答话。

对这些非移民,渭南有关方面讳莫如深。2006年6月24日,渭南市宣传部、渭南移民局的领导到记者供职的杂志社要求不要刊用披露渭南移民问题的稿件时,宣传部那位女副部长说,哪有那么多非移民?不可能,你们记者太扩大化了!市移民局安局长也附和说,全市非移民最多也就1000人左右。但安局长扳着指头一算,数字却发生了变化:“华阴大概2000非移民,大荔大概就三五百人……”

记者看出,库区究竟有多少非移民,女副部长等人其实未必清楚,即使清楚,他们也不会同意记者的调查结果,他们只会装腔作势地说一些与记者调查相反的东西来显示他们的工作没有什么问题,来维护他们那早已问题不断的“声誉”。

但在三门峡库区,非移民以占地、占名额等方式侵占移民利益,库区的一些乡、村干部也会把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拉上侵吞移民利益的“贼船”,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