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篇时,我正好从京城返晋。回村那天,为二零零七年国庆前一天。在村里,我正巧碰上异族伯父邢教苟。与他老人家谈及此事,他确认并称他父亲名讳邢如意,与碑上所列如圭、如壁为同胞兄弟:长门如圭,小名叫喜成,田氏生一子,润安,薛氏生一子,根全。次门如壁,氏子不知。三门如意,小名叫喜元,郭氏生一子,教苟,李氏生三子。
大可浅见:
恩,为皇恩。奖,为奖励。听村里人讲,过去村民可花钱捐官。此处的奖,似乎与金银有关。寿官,可能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官职,此官也可能与“亡人”年龄有关。
碑刻名讳,为邢姓新荣,字表正,其内人郭姓,雅称郭孺人。由碑文可知,“老人”有一子一女,子名一德,郭氏生二子:长子善书田氏,次子善才张氏。一女名不具,“适”为嫁,适韩门,意为嫁给一位姓韩的男人。这位韩姓男人名讳高华,并生有二子:长子韩银,次子韩镒。
碑右面有二行文字,靠边为我村清朝时的确切地址,其中四甲为邢姓村民,三甲为张姓村民。另一行文字:辛山乙向,为此坟坐标方位。
碑左面贴边处的那一行文字,为立此碑的时间。
碑:刻在石头上的家谱(二)
碑:刻在石头上的家谱(二)
一
在村南梁上“寺庄堡”西南侧,有一块坟地。坟地里有二块石碑,碑文为竖排,以下实录。
其一为:石碑正上方有四个大字,从右至左:本固枝荣。石碑正中为:清故显考妣张翁讳全达字承明潘慈君之墓。考妣二字并列,考在右,妣在左,讳字向右挪半个字的距离。
石碑最右边有一行字为:集贤乡路村二都三甲寺庄村居住。往左又一行字为:长男向文王氏孙昱寇氏。往左又一行字为:次男尚文邢氏孙景。往左为石碑正中一行大字,文见上段。往左又一行字为:三男同文王氏孙星。往左又一行字为:大姐婿胡安仕。往左又有一行字,紧靠石碑左边:*二十八年二月十六日上石。
其二为:石碑正上方有四个大字,从右至左:孝思则维。石碑正中为:故大胞兄张公讳向文字荣生王氏之墓。讳字向右挪半个字的距离。石碑右上方有一行字,至上而下:乙山辛向乾字水口。往左为二行字:二弟尚文、三弟同文敬立。往左为石碑正中一行大字,文同上。往左又一行字:男昱寇氏孙光达。往左又二行字:长女杜门婿银双,次女邢门婿峭如。往左又一行字,紧靠石碑左边,文同其一。
据我村张姓族谱推算,碑中所列名讳全达,为张氏十九世祖。碑中所列名讳向文、尚文、同文,为张氏二十世祖。碑中所列名讳昱、景、星,分别为张氏二十一世祖续祥、有祥、呈祥之大名。
二
在村南梁上,有一处坟地。坟地里有三块石碑,碑文为竖排,以下实录。
其一为蛟龙碑。碑正中文字为:恩奖寿官显考邢公讳新邑字开基妣赵张氏之墓。同前所述,讳字向右挪半个字的距离。赵张二字并列。
大字右面有一行字:长男一鹤周氏孙本畅寇氏曾孙国栋;本和田氏;本忠史氏;本固郭氏曾孙国柱张氏(大可注:本字为孙辈,国字为曾孙辈。本字辈原碑排序为,从右至左:忠、畅、和、固)。
大字左面有二行字:次男一鸣银氏;三男一凌乔氏孙本元田氏曾孙国梁;本昌王氏;本旺;本全(此处本字辈原碑排序为,从右至左:旺、元、昌、全)。
石碑最右面贴边处有一行字:集贤乡路村二都四甲寺庄村。
石碑最左面贴边处有一行字:大清同治十年岁次辛未仲冬中旬吉日立。
其二为普通石碑。碑正上方有四个大字:孝思维则。碑正中有文:清故显考妣邢翁讳一林乔氏之墓。同前所述,考妣二字前列,讳字向右挪半个字的距离。照我理解,“一林”同前所述的“一凌”为同音,亦为一人。
大字右面有二行字:长男本元张氏孙国梁;三男本万(“其一”为旺,因万与旺同音,可能为一人)石氏孙国机、国杼。
大字左面亦有二行字:次男本昌王氏孙国柞(音同座)、国棫(音同遇);四子本全赵氏孙国樵、国柽。
石碑最右面贴边处有一行字,文同其一。
石碑最左面贴边处有一行字:光绪七年仲夏月榖旦。
其三亦为普通石碑。碑正上方有四个大字:光前裕后。碑正中有文:故显考邢府君讳本昌王慈君之墓。同前所述,讳字向右挪半个字的距离。
大字右面有一行字:长男国柞陈氏孙继良、继忠田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