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Z世代艺术家篱笆好 > 第93章 第三天新闻联播上门(第5页)

第93章 第三天新闻联播上门(第5页)

另外,我要郑重提醒各位家长,千万不要让不满20岁的年轻孩子看到这篇文章,我想不到有丝毫的好处,反倒极其容易被带歪,我们的孩子,真的再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了……”

阴险吧?

一方面暗指王檬是因为场外因素而刻意吹捧自家弟子,一方面又想断掉方星河的根,打击《80后最强音》的销量。

而且精准对标自身最大的受众群体——那群眼高于顶的“精英”知识分子。

越是高明的人,越是虚怀若谷,而那些性格像胎盘、长相如鸡肠的半吊子文化人,往往会对任何不符合认知的东西嗤之以鼻。

所以,还真叫他带动起了一股子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对文章进行大肆批判。

而他并不是最阴的。

陈丹轻也跟着凑热闹,在报纸发了点评。

“我站在纽约曼哈顿街头读着方星河的《性、暴力、和谎言》,身旁穿行而过的黑白皮肤穿着一模一样的白衬衫和蓝西装,步履匆匆,志气昂扬,我没有看到方星河笔下的性、暴力、和谎言,但我深深知道,等到夜幕降临,大大小小的三要素式自由便将降临,弥漫整个上东下东左东右东……

方星河太犀利,他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批判虽然只是蜻蜓点水轻轻一提,却在中华文化语境下讲其干脆利落的剖开,你只管低头去看,看到什么,都在其中。

我知道他为了整体结构的不失衡而放弃了进一步论述,毕竟文章的核心不是更具深度的批判,而是更具感染力的爱与救赎。

他平衡得很好,批判与希望和谐共存,不至于倒向哪一边,我不敢想象,如此成熟且妥帖的处置,居然出自于一个14岁少年之手。

如果你们真正读过巴金老师的《灭亡》和王檬老师的《青春万岁》,你们就会清楚且真切的意识到,方星河的水平已在他们之上,数遍国内大家,没有人能在25岁以内的年龄段战胜方星河,我输得不冤。”

为了最后这一碟醋,他硬是包了一盘饺子。

明面上是洗白自己,顺便展现一下心胸,但本质上是捧杀,是为方星河树敌。

《灭亡》和《青春万岁》是顶好的作品吗?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算了。

稚嫩、不够成熟是一方面,再有就是脱离了时代语境,很多语句都不再能够带来触动。

但这绝不是拉踩的理由。

方星河发自内心的认为,抛开时代、抛开前因后果谈作品就是耍流氓。

《性》确实更好,但是仅限于当前时间点。

甚至,原本他能写到比这还好,只是他为了平衡和过审而牺牲了一些野性,但这能够说明全力以赴的改版《性》是更好的作品吗?不,那只是在2025年更好的作品,而非现在。

写到如今的模样,就是最适合1999年、最适合14岁方星河的版本。

陈丹轻未必不明白这一点,他选择装傻,用方星河去激怒当今的文艺青年,十分恶毒。

但他终归是给吹嘘方星河的声音,增添了一点音量。

某些人,吹得更狠。

这里的某些人,特指余桦。

“在审稿现场看完方星河的《性》之后,我回去整整气了三天,妈的,怎么能写得那么好!

我真的是憋了好久,今天必须写一写。

《性》到底哪里好?

第一个是结构好。

乍一看是10个碎片化的小章节,标题既不走意识流让人去猜,又不用华丽修辞去调动情绪,就那么平实的往那一摆,开始你根本注意不到,等到看完全文回过头来再仔细琢磨,挖槽,越琢磨越有韵味!

在结构上,他把创伤记忆打成不规则碎片,乱七八糟的往起一拼,相关性不强却不割裂,来回跳跃却不中断情感,最后拼完整了直接升华,主题出来了,鸡皮疙瘩也冒出来了。

第二个点是好在克制。

我去给新概念当评委,最头疼的就是中学生们滥用修辞,哇,真的是恨不得把所有能够想象得到的事物都化为修辞手法塞在文章里头,各种华丽的混乱,乍一看好像王勃,仔细再一看,是麻辣鸡脖。

方星河不一样,他的表达极度克制,大部分篇幅都是白描,尤其是在描写方同辉对于母亲进行的性暴力时,简直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旁观者。

这种白描的冷峻,这种将感情完全压在观察下面的手法,如果是别人来写,将会令人极度不适,可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来写,反而形成了一种更加悲怆的张力。

克制的意义在于,他不向读者嘶吼我有多么痛,他不强加给读者任何东西,不煽情,不诉苦,我就告诉你们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你如何体会,是你自己的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