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电视依旧是普通人看世界的主要媒介。
有线电视覆盖率虽然已经很高,但对于一些县级以下行政单位,尤其是偏远地区和乡镇村屯的电视就只能收到三个台:
一个中央一套。
一个本省卫视一套。
另一个就是当地的县级电视台了。
而且,其中信号最好的,清晰度最高的,也是本地台。
搞个鱼骨天线或者小锅盖天线倒是能多收几个台,但信号也是极差。
像楚安这代人小时候,家家都有个天线杆子立房檐边儿上,经常性大人在电视机前指挥,楚安这些孩子抱着天线杆子,向左转,向右转。
您要是觉得这种只播几个小时的小电视台没什么观众,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一来,本地新闻高度契合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二来,这种小台容易钻空子,监管也不严。
他们能播的东西,大电视台未必就敢播,都是最贴合百姓喜好的。
像是武侠片啊,港台日韩好莱坞大片啥的,管你有没有版权?赶上过年一天24小时电影联播,都是大伙儿爱看的。
有时,搞点擦边也不是不行。胆儿大的后半夜专门放三级片,就是这么野。
所以,地方小台的拥趸,尤其是年轻群体和农村观众是非常多的。
张军梅其实到现在还是晕晕乎乎的,她这个外联主任属于临危受命,客串起了发行总监的职务。
而且,到现在她也没想通,那个楚十块到底是怎么把缺兵少将的剧组,运营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组里的每一个人,包括她自己,都甘愿听从他的指挥,也都干劲十足。
也许大伙儿已经意识到,他们可能在创造一个奇迹。
张军梅揉着眉心,心说,大伙儿心里憋着一口气。
因为《最好的我们》可能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周播剧。
第一部绕开卫视渠道,以点代面为主攻宣发方向的剧集。
而这一切,还是在资本的围追堵截下完成的。
这将是华夏电视剧发展史不可能被忽视的奇迹。
也许,只有等到《最好的我们》正式播出的那一天,大伙儿心里这口气才能宣泄出来。
而到了那天,大伙儿到底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就要看她这个宣发总监的了。
“和兰姐说一声,咱们今晚到盛京,不休息,马上开会处理细节。”
张军梅拼了。
楚安给他的任务是:一个月500家县市级电视台。而她给自己的目标是1500家,她要超过《民国风云》的首播购片记录。
就在张军梅指挥百人发行团队,展开一场另类的宣发行动的同时,剧组也在紧锣密鼓地忙碌中度过了一个星期。
9月3日。
严格意义上来说,楚安已经开学了,但剧组这边已经忙飞了,他这个团队的主心骨绝对不能缺席,所以理所当然的请假了。
此时,窗外的老榆树依旧在阳光下沙沙的低音着。
屋内,《最好的我们》剧组所有演员齐聚于此。
楚安作为编剧,正捧着剧本,让大伙儿自己找地方坐。
“今天等会儿再开始围读,上午陆导打电话,他在从阳城回来的路上,今天由他主持围读,这会儿应该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