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荣说的话不是空穴来风,当下处于1980年时期,龙国不管是科学技术还是其他方面,都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的,尤其是在经历过前面的文化动乱年代,国内知识分子面临严重的断层。
即便是恢复了高考,但这知识分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育出来的,思想教育也不是一年两年就抓的起来的。
为了学习,引进对方先进的技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就不得不大量的翻译外文资料和书籍。
但是这懂外语的人才哪有这么常见?
翻译人才原本或许是有不少,但是在动乱年代里折损了很多,造成了相当大部分的空缺。
国家为了减轻有关部门的压力,就将部分刊物以任务的形式派发到各省及下级市、县,对合适的人员进行有偿翻译的模式。
这样还可以起到挖掘社会人才的作用,为国家的事业添砖加瓦。
但是各县的书店虽多,这翻译人才可是罕见,杨老板接手这个新华书店后,可是一个翻译任务都没有派发出去。
这好不容易有人主动来询问,自然是比较欢喜了。
“杨哥严重了,没什么惊喜的,各取所需。”
苏白笑道。
他作为一名学者,清楚地知道在动乱之后的80年代,是国人重新感觉和思虑龙国的社会现状,并重新为它确立发展方向的时期。
这个时候是文字翻译的黄金时期,甚至可以说是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翻译运动。
国家重视,给酬劳还给编制,是苏白当下最靠谱儿的机会。
“但是苏老弟,一码归一码。。。。。”
杨老板扶了扶眼镜框,从柜台里翻了一会儿,找出来了一份收录好的信纸,递到了苏白面前。
上面赫然齐刷刷的写满了英文。
杨老板问道:“苏老弟,上级的任务,我得测试下你的能力。”
苏白点头表示理解,接过信纸简单浏览了一遍,就辨识出了这段文字段落出处于英文经典书籍——《傲慢与偏见》。
“通篇翻译吗?”
苏白问道。
“没错,你拿回家先试着翻译下,我得看看翻译的是否有问题。”
杨老板说。
苏白笑道:“不用回家,我在这就能译。”
“在这?”
杨老板一愣,但是也没拒绝,回过神来说道:“行,那苏老弟你过来坐。”
苏白摆摆手:“不用,一会儿就好了。”
“啊?”
听到他这个回答,杨老板整个人怔了怔。
上级派发任务时说的清楚,两页英文至少要在三小时内翻译完,准确率超过85%以上才算是合格。
苏白老弟说这一会儿就好了,不会是在蒙我吧?
看见扭开钢笔,已经开始奋笔疾书的苏白,杨老板嘴唇张了张最后还是闭上了。
不过说实话,虽然杨老板不能理解,但是就这两页纸的译文对于苏白来说根本就是零难度。
因为不得不承认,英文的流传度在蓝星上的确要广袤些,苏白前世长时间和外界各国科研人员打交道、发表演讲都是使用的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