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佛有八十亿大菩萨摩诃萨,七十二恒河沙大声闻众。佛寿四万二千劫,菩萨寿命亦等。彼国无有女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及以诸难。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宝树庄严,宝帐覆上,垂宝华幡,宝瓶香炉,周遍国界。七宝为台,一树一台,其树去台,尽一箭道。此诸宝树,皆有菩萨、声闻,而坐其下。诸宝台上,各有百亿诸天,作天伎乐,歌叹于佛,以为供养。
我们看这个药王菩萨当时修苦行的环境的背景。当时,其实他是生长在一个有佛出世的时代。在过去无量恒河沙劫当中,这尊佛叫做日月净明德佛。就这尊佛他的特点,他的身相的光明能够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这个光明不是放光,放光的话那每一个佛都可以照十方世界。这个是常光,就是恒常性的,正常情况佛陀头顶后面的圆光叫常光,不是放光。就他的圆光就能够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这跟阿弥陀佛是很接近的。
他也十种名号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种德号具足。
这尊佛出现的时候,他有什么样的眷属呢?他有八十亿个法身菩萨摩诃萨,还有七十二恒河沙的这些大阿罗汉,声闻众。这是他的眷属。这三乘弟子眷属非常的庞大。
看他的寿命。“佛寿四万二千劫。”菩萨的寿命也是一样。这寿命长久。
那么,他的正报有什么特色呢?这个国土没有女人,也没有三恶道,所以它是一个清净的无漏的国土;而且是没有诸难。这个诸难,我们一般说,小三灾就是饥饿、病毒、战争,因为这种伤害对我们身体是局部的,比方身体有病痛或是有战争,这局部的,它可能某一个区域才有的。那大三灾就是普遍性了,火灾、水灾、风灾,说是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这个国土就没有大小三灾,没有这种灾难。
这个是约着正报的身心。这以下看依报国土。
它的国土,“地平如掌”,没有高高低低的山谷。它的大地是清净透明的玻璃所成,四周有各种的宝树庄严。在宝树上面还有七宝所成的宝帐,这个宝帐是覆盖在宝树上面。这个宝树一看去就是闪闪发光,因为它是七宝所成的宝帐把它盖起来。在宝树的四周,又垂下了非常美丽庄严的花幡。就是这个幡是七宝所成的幡,但是四周又点缀很多的香花,所以叫做花幡。这个大地上,这个琉璃大地上,有宝瓶做成的香炉,点着各种的香。而且这个不是一个地方,这个宝树、花幡、香炉是周遍国界。
七宝为台,一树一台,不是在宝树下面,是宝树中间隔了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宝台。宝树跟宝台的中间距离,是一支箭射过去的距离。那么宝树之下是谁在坐呢?宝树下有菩萨、声闻,就坐在这个宝树下修习止观。那么这个平台上是谁在那里运作呢?这个平台上有各式各样的诸天在那个地方演奏天乐,用天乐来赞叹佛陀的功德,以为供养。我们看这个国土,就是药王菩萨他过去生做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的时候的依报环境。
我们看他的正报。那正报是怎么回事呢?寿命久远,没有三恶道,也没有灾难。这个是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一个正报身心。那么依报国土呢?琉璃为地,宝树庄严,宝树旁边还有这个宝台,有各种的天乐来赞叹佛陀。那表示,当时这个菩萨所受用的依正果报是非常的清净安稳的一个国土,所以拣别他烧身臂不是因为厌离心。不是说,有些人生长在五浊恶世,身体满身的病痛,他厌恶自己的色身,把色身烧掉,不是这样子。他生长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安乐、非常清净庄严的依正二报,他是在表达难舍能舍的这种苦行,是这个意思。因为他环境太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己二、明本事分二:庚一、彼佛说法;庚二、广修供养
我们看己二的“明本事”,就是说明这个事缘的主要人物。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段,看“彼佛说法”。
庚一、彼佛说法
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
在这么一个清净安乐的国土当中,日月净明德佛就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就是药王菩萨的前身,还有其他的三乘弟子,说《法华经》。这个就开权显实。就是说,这个日月净明德佛过去先为实施权,让弟子们成就三乘的权果,那最后就开权显实,把因缘观回归到无生观。
而当时的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的定位是什么呢?蕅益大师说,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在日月净明德佛的定位,等同舍利弗尊者相对于释迦牟尼佛,所以他是一个首座弟子。但是他是一个菩萨,所以他是菩萨比丘身份的首座弟子。所以他当时已经断了见思,成就权法的三贤位了。
那么成就权法三贤位以后,当然他听了《法华经》是关键了。三贤位在权法叫三贤位,就十住、十行、十回向,那你听了《法华经》以后就变成六根清净位,所以这个是很关键的。诸位!他听了《法华经》以后,他从因缘观而回归到一心三观了,这个是他未来修苦行的关键点。
庚二、广修供养分二:辛一、现生供养;辛二、次生供养
我们看第二段,“广修供养”。广修供养分成两段。第一个,现生的供养。因为他来生又供养一次,他两生供养。
辛一、现生供养分二:壬一、修行得法;壬二、作念报恩
先看今生的供养。看壬一的“修行得法”。
壬一、修行得法
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这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本身的修行,我们说过菩萨都是有特色,他的特色,“乐习苦行”。
这个苦行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增长你的行力;第二个,增长你的忍力;第三个,破除你的身见。所以他特别喜欢修苦行。他从因缘观到一心三观以后,就尝试修一种特殊的苦行。
修什么苦行呢?“精进经行,一心求佛”,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常行三昧,就是九十天当中不坐不卧,常行精进,忆佛念佛。那么他修了多久呢?修了一万二千岁。
诸位要知道,你成就理观以后,你就要从事修去历练了。而这个事修历练,那就各有各的因缘了。有些人喜欢拜忏,他就知道,虽然内心本来清净,但是有如梦如幻的业障,他就以忏悔业障当事修。所以有各式各样的事修,像净土宗就是忆佛念佛当事修。
这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用苦行来事修。所以他从苦行当中突破最后的法执,而证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现一切色身三昧就是普现色身三昧,就破无明证法身了。
我们说明一下,三昧有四种:
第一个是常行三昧。常行三昧就是般舟三昧这样,你只能够走,你也可以站,但是你不能坐、不能卧,九十天。这个是标准的苦行。
第二个,常坐三昧。禅宗的禅堂主要就是修常坐三昧。我听我过去的老法师达公说,他说过去的禅堂一天要坐十六个小时。当然中间一支香结束了可以起来走一走,但是整天要坐满十六个小时。这个是常坐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