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作为太子,他自然是上朝听政的。
只是一般他碍于对女帝的畏惧他从来都不开口的。
一听要上战场,他自然是心慌,可这话是女帝说的,李显也不会反对,甚至在女帝的眼神示意下,他反倒上前,作揖表态道,
“儿臣谨奉圣谕,誓死固守蒲津渡,必擒逆竖归阙,彰天序而明正朔。”
“大善。”
听了这话,女帝自然欣慰,若非是还在朝堂上,她是真的会笑出声来。
而神龙天团的人听到李显竟然完全站在武周这一方,心中也就有了思量。
嗯……
若你不承认自已是李唐的太子,那我们倒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再安排安排、说道说道了。
张柬之在散朝的时候看着身形对比前月明显消瘦太多、但精气神却愈发神采奕奕的梅相,心中隐隐有了些猜测。
‘怪不得方才在公堂上干脆附议,原来是早就看破棋局了吗……’
‘还是说……他一直以来都是背靠着武由敬,首鼠两端,这次也是呢?’
毕竟张柬之的怀疑不无道理。
梅相若是真有此等智慧,为何之前在朝堂之中只像是个乌眼鸡一样盯着眼前利益,而不惜成为武氏手中一把刀?
他出身清廉,是多少寒门学子鱼跃龙门的榜样?
梅相最近可是有什么奇遇?又或者是受高人指点?
还是……
张柬之觉得自已忽然有些看不透梅伯温了。
思量了一会儿,他决定择日去拜访一番。
¥¥
辰时。
今日唐师立于岸边,在盟誓之后依次上船渡河。
很快,黄龙纛便再次飘扬。
这面旗帜在太原府兵心中,从挥之不去的梦魇,已经转变成了见便知山河太平。
唐军数量不多,但对战船的配置要求却不低。
唐代水师的局限性,使李唯无法对敌军做‘拿来!’的事情。
而早就习惯生产的天宁工匠,在去年冬日时,便开始了依照图纸手搓战船部件的工作了。
太原三十日,下乡改革农田的民兵才是最‘清闲’的。
战船碎片变成了战船,武器被拆解搬运,同时布控了船只可用的小型投掷器械。
卓娜与裴氏在仪仗的簇拥下于高台上,同安定后方的李老、赫连孛一起目送王师渐行渐远。
待到眼中再也看不到那远远的一个点,才相继福礼退下。
《新唐书·卷一十八·太原篇》:日方中,百万众济江。道旁黎庶执辔以送,涕泗滂沱,逡巡未忍离,献芹荐醴,咸望旌麾南指,荡定中原,复我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