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愣神的工夫,刀早就重重砍在脖子上,登时就咽了气,血溅得到处都是!
其他的藩王都傻了,纷纷后退,大声让李阳赶紧动手,命人杀光王喜这帮人。
却见李阳面带微笑,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样子。
王喜杀了人,心神激荡之下豁然醒悟,大声说道:“还愣着干什么,李阳诱敌,你们立功的时候到了!”
侍卫们一拥而上,乱刀猛砍,把这帮乱臣贼子全都砍杀殆尽,中军帐简直成了屠宰场!
等王喜回过头来,却见李阳和牛二等人早就不知所踪。
“……”
京城。
皇宫。
王喜已经赶回京城,正向皇帝做工作汇报。
“李阳诱藩王入局,谋反证据确凿,乱臣贼子已被老奴就地斩杀!”
“现已挂印封金,不知所终,边关有鲁直大人接管,只留下这一封书信!”
皇上听到这话,不由得浑身一震,不由得叹息起来。
“唉,这个李阳,怎么如此做事!
他立了盖世功勋,现在却辞官归隐,这天下人会如何看朕?”
“若是这样开创了百年盛世的功臣得不到封赏,岂不是寒了天下臣子的心?让朕如何自处啊!”
其实李阳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做出了最为正确的选择。
自古君王多薄情,不管当今圣上对李阳多么的信任,又是多么的看重,可人都是会变的。
每当君王年迈之时,十有八九会变得老迈昏庸,往往会残杀功臣,给自己的子嗣统治铺平道路。
王喜作为伺候过先帝的老太监,这类事情真是见得太多了。
看到皇帝如此沮丧,便劝道:“圣上,这人虽然归隐,可如果是想要封赏,那还是容易的。”
“哦?王喜,难道你有什么主意?”
“这个…李阳功劳太大,不封赏说不过去,圣上可以准其三条,让他享尽荣华富贵。”
“哪三条?说来让朕听听。”
王喜清了清嗓子,说道:“这第一条,封李阳为亲王,世袭罔替,并赐丹书铁券,以保子孙无虞。”
皇帝点点头,笑着说道:“朕早有此意,这都是应当应分的,准了。”
王喜又说道:“这第二条,李阳虽不为官,却可以号令百官,必要时可接管地方政务,拨乱反正,有先斩后奏之权!”
这番话一说,皇帝也不由得微微一愣,但仔细一想,便说道:“他办事,朕放心,准了!”
听到这两条都准了,王喜笑着说道:“这人生在世,无非是功名利禄加美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