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重生之竹马贤妻by方外懒人剧透 > 第46部分(第2页)

第46部分(第2页)

这四个好像成了大部分人开口的标志,试想对一个中国人我们会开口就问人家的年龄吗?特别是对女性,这简直神烦!

“某概念”是在1960年英国的一为女性创造,只是当时在他们的过来没有掀起一点浪花,在他们看来那根本就是违背人性的。然而传到华国后大家如获至宝,迅速风靡开来。

2000年她被请到上海,激动的老泪纵横。说句通俗的,她的书在英国屁花都没崩出来一个,在华国却大受追捧。

当然语法、句型和语法是必要的,但听说能力却是最主要的。如果只是记住了不会使用学来干什么?大部分孩子学习了却张不开口,单词记了一大堆,发音正确却永远跟外国人交流困难。归根结底还是只会学习不会创造。

所以后世教育中小学教育理念不断改革,从结构主义语言观到交互理论,上课强调互动,只是一部分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新概念不断改版但一直没有跳出自己的怪圈。

然而它符合华国人的高考理念,能考出好成绩谁还在乎能不能用它交流?大家一直把英语的位置放的很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出了国语,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英语没学好自己的汉文化好像也丢失了。

直到2014年,某些人好像幡然醒悟,实行改革。英语降分,每年可以考两次,提高国语分数。虽然目前不太确定,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自己的文化终于受到了重视。

每个国家的人骨子里都有文化基因,要学习外国的语言首要就是学好本族语。中国的英语大家有几个不是在国语上造诣颇高。最明显的例子,梁实秋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大受欢迎,然而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他回归国学创作诗歌。

夏时远虽然是英语专业讲师,但不得不说看到国学文化受到重视他还是很高兴的,即使英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英语现在在国人心里的地位并没怎么变?很奇怪,外国的语言再好,我们欣赏学习,但不能始终不能代替母语不是吗?

所以,夏时远教卫奡英语是可谓是国语也不耽误,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那真不是盖的,即使有糟粕但精华也是不可否认的。

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历史想到重要。而现在卫奡正学习前浪漫主义时期。

burns是当时著名的代表人物,苏格兰的民族诗人,在苏格兰任何一个城市你都可以看到他的雕像。他小学只上了两年,英年早逝却留给了世界一笔巨大的财富。

他的诗热爱生活并且诗歌大部分都能哼唱出来,《友谊地久天长》英文原版就是他所书写。包括《ared;redrose》也被翻唱。

这首歌颂爱情的诗歌,夏时远无意中想起就教给卫奡,没想到对方却在这时候唱了起来,并且这一路都不带喘气的,还没完没了了。

到家门口,夏时远气恼的踹他一脚,卫奡看他都要恼羞成怒了,摸摸鼻子,“媳妇儿,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要不你咬我一口?”说完,就把自己的胳膊递到夏时远嘴边。

夏时远脸崩了半天还是没崩住,这还是那次卫奡逗他,他开玩笑的一句话没想到这家伙倒是记住了。

夏时远又怎么会为了这事儿真的与他置气,拉住手臂轻咬一口连小牙印都没有。

卫奡傻兮兮的笑起来,夏时远点点额角,“别笑了,傻样儿!”

卫奡一把把他抱起来,抵着额头道,“真觉得傻啊?”

夏时远轻笑一声摇摇头,“快放我下来,这可是在门口呢!”

卫奡看周围人影都没有,趴上去咬了一口才罢休。

迎接他的是裤子上的一个小脚印和夏时远的一声冷哼。

第30章 万万没想到

第三十章

夏父夏母听对方分析的头头是道,想起刚才小远的话,“那就是说要跳级是吗?”

唐自秋高兴的说,“对对,就是这个说法。”

唐自秋充分发挥文人的特长——耍嘴皮子,不断的找出论据让对方更加信服。夫妻俩被那些条条框框整得一愣一愣的。最后,俩人好生商议了一番决定,等生意更稳定一些,过完年就让俩人到县里上初中直升初二。不管能不能成功,总要尝试一番。

夏时远还完全不知道他刚刚还在想的问题,已经被唐自秋完全搞定了。

他突然想起来他前几天想的那个问题,就算自家的饼再好可现在又不像后世传单满天飞,要在学校传开还是需要一个缓冲的吧?怎么学生一下子就涌过来了?他们要了解再到尝试都需要一段时间不是吗?而且就算有人买带动他人,也不是一个月就能把学生全部带起来吧?

可是按照每天早上卖给学生的数量,源源不断的,每个人肯定不可能天天去买,再好吃的食物吃多了也会腻不是吗?能每天保障固定的客源量肯定是有大量的群体支撑,不说一天一买,但两三天一次还是没问题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