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龄摆手道:“举手之劳,不必挂齿,老夫是私盐案的证人,这一次会审也是需要在场的。”
杨轻想要再问,却见他站起身,一手执扇,一手背负地离开了。
刑部的堂内又剩下了自己。
站在刑部堂外的小吏往堂内看了一眼,目光在寿宁候在杨轻的那杯茶水上停留了片刻。
而后,他继续装模作样地站着,盘算着时辰有些哀伤,阁老大臣们还没来,恐怕今天下差要很晚了。
天快黑的时候,刑部的堂外传来了脚步声。
一行人脚步匆匆而来。
年迈的内阁首辅刘健走在最前头,沉着脸一言不发,这位老人家历四朝元老,入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
弘治皇帝大行,刘健受旨意辅佐太子朱厚照登基,并且继续执掌内阁。
内阁大学士的李东阳神色同样不好。
刑部侍郎,张子麟一路走着还要讲述着如今的案情进展,说的都是一些棱模两可的话语。
身后还走着一大片文官,洋洋洒洒人,有红袍子的,有蓝袍,绿袍官服的人,远远看去大致有三十余人。
众人走得很安静,只有刑部的张侍郎还在喋喋不休说着,走得越快,说得也就越快。
这天气又下起了雪,惹得人心烦。
吏部侍郎焦芳,年近四十,他笑着对内阁首辅刘健道:“阁老,您要不先回去吧,这些事我们来议便好。”
走到刑部官衙的门口,刘健停下脚步,须发皆白的他,缓缓抚须道:“如果大明朝能够少些冤案,老夫就不来了。”
说罢,他迈开了脚步走入刑部。
众人的神色越发不好看了,纷纷跟上脚步。
见来了一群官吏,杨轻连忙起身作揖。
众人纷纷找到位置坐下,一时间堂内站满了人。
偌大的刑部大堂,杨轻被挤到了门口。
最后寿宁候张鹤龄又从后方走了出来。
这下最后一个能落脚的位置,也没了。
只好是在靠近门边的地方站着,风吹过的时候,还有些雪花飘进来。
感受到有人拍自己的后背,杨轻侧目看去,见寿宁候也站了过来。
“他们议事,我们旁听便好,若有问话,如实回答。”
杨轻闻言点头。
堂内还没开始议论,张鹤龄又道:“你以后有何打算。”
寿宁候站在身侧,总觉得舒坦了许多,这是个很随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