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天赋系玩家 > 第1485部分(第2页)

第1485部分(第2页)

周瑜道:“恭送陛下!”

孙策点了点头,对徐盛道:“你跟朕来。”

于是,徐盛跟着孙策走了。

汉军营寨中,诸葛亮接到周瑜派人射过来的书信,打开看了一眼,便笑道:“周公瑾居然约我斗阵?”

许靖道:“丞相,周瑜乃吴国的中流砥柱,更与吴国皇帝孙策情同手足,如果能够击败周瑜,那么就可以给吴军造成极大的心理反差,于我军有利。”

“嗯,先生言之有理。傅彤、张南、冯习、刘琰、费观,随我出去看看,其他人留在军营里!”诸葛亮道。

“丞相,俺呢?”沙摩柯问道。

“你……你好好养伤,斗阵不是比试武艺,你肩膀受伤颇重,必须好好静养。”

“这点小伤,不算什么,俺保护丞相即可。”沙摩柯道。

“呵呵,不用,周瑜伤害不了我。”

沙摩柯再三请求,均被诸葛亮拒绝,最后被人强行拉去养伤,这才算完事。

不多时,诸葛亮带着傅彤、张南、冯习、刘琰、费观以及三万大军出来,和远处的吴军互相对峙。他见周瑜摆出的是鱼鳞阵,便让部下摆出箕形阵,两军对垒,主将均策马向前,诸葛亮见周瑜单人单骑,他也骑着马向前奔去。

一会儿的时间,两个人便照面了,诸葛亮看周瑜带着伤,便笑道:“这不是昔日假扮华夏军的司马懿吗?没想到竟然是吴国大都督周公瑾,不知道那一箭好不好吃?”

周瑜被诸葛亮这么一讥讽,心中不忿,便道:“诸葛小儿。当日我误中奸计,是我一时大意,今日两军对垒。比的是阵法上得高低,只凭我身后三万兵马。便能将你生擒活捉。”

“好大的口气啊,周大都督,那我们走着瞧吧。”

周瑜心中不忿,指着诸葛亮说道:“诸葛小儿,这一次我们谁要是斗阵输了,就穿上女人的衣服,在万军面前行走一圈,你觉得如何?”

“一言为定!”诸葛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诸葛亮和周瑜似乎是天生的对手,两个人的目光中迸发出幽深的寒光,似乎都想凭借这一战将对方击败。

两个人同时调转了马头,同时回到了阵营里,开始聚集部下诸将,吩咐一会儿要如何应对对方的阵型。

阵形这玩意,简单地说,“阵形”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它是人类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

氏族社会,人类的战争表现为部落冲突,当时还没有军队。也没有什么指挥,战斗大多是一拥而上,如同群殴,自然也就无所谓“阵形”。

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制国家出现,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开始编制有组织军队,并且采用一定的队形,这就是原始的“阵”。

“阵”是在军队产生的过程中。因为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出现的,古代军制学和战术学的成果。东方的战阵起源于中国。

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神那里学到阵法,但这只是传说,有据可考的是在商朝后期。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

阵法操练,是古代治军的重要方法。通过操练,教给士卒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使他们熟悉各种信号和口令,在战斗时做到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整体合力。阵法操练是将乌合之众训练成军队的有效途径。今天各**队使用的队列,就是古代阵法操练的残余。目前各国均使用西式队列,原来东方的队列已不可见,但是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西式队列较东式队列严肃整齐,指挥多用口令,东式则是以旗号、金、鼓为主。

中国的兵法重视谋略,阵法处在次要的位置,这是因为,中国的战争规模比较大,在动辄以“良将千员,带甲十万”的战争中,军队统帅主要进行战略和战役层的思考,战术还在其次,同时也因为尊崇儒术,重文轻武,对阵法研究不够重视。

但是,诸葛亮、周瑜则偏向阵法的研究,认为只要有良好的阵型,即使再强大的军队,也无法撼动。除此之外,司马懿、庞统都喜欢研究这些阵法,经常研究《六韬》。

这四个人,既是军队的统帅也是战术指挥员,不能不精研阵法,所以,周瑜一约诸葛亮斗阵,诸葛亮想都没想便答应了下来,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生平所学应运于战争,从而左右战争。

单从诸葛亮安营扎寨的讲究就不难看出,诸葛亮对战阵的颇有一番研究。周瑜也是阵法中的高手,不然也决计不会看出诸葛亮营寨的缺点,昨夜就更不会有孙策率领三千轻骑破十一万之众的经典战例。

吴军这边,周瑜大致已经部署完毕,将身边战将全部吩咐妥当,他所摆下的是鱼鳞阵,是冲锋攻击型的战阵。鱼鳞阵,阵如其名,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层压一层,如同鱼身上的鱼鳞状。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主要的战术思想是,“中央突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