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牛放下地里的活计,扛着锄头家走。
绝尘不想乘雕前去,怕把村里人吓出个好歹,一声呼哨,那巨雕展翅而飞。
德真问道:“叔叔,要去哪?”
绝尘道:“它回山去了。”
三人走进一处农家小院,绝尘见院中只有一间土坯房,看出孔家的日子过得挺穷,一个妇人坐在小板凳上纳鞋底子,她是德真的母亲赵氏,一个五岁左右的男孩儿蹲在地上
抓蚂蚁吃,他是德真的二弟,叫二愣。
二愣见德真回来了,叫了两声“哥哥,哥哥。”迎了过来。
孔牛对妻子叫道:“老婆子,家里来贵客了,快杀只鸡,再去打二两酒,招待贵客。”
赵氏起身对绝尘干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了,去鸡窝里抓鸡。
绝尘随孔牛进屋,见炕上还有两个孩子,一个是三岁左右的小女孩,另一个是婴儿。那小女孩怕生,见来了陌生人,直往炕角躲。
孔牛招呼绝尘坐,给他倒水喝,陪绝尘闲聊了几句,便去帮媳妇弄饭。
赵氏低声问孔牛道:“那道士是谁呀?”
孔牛道:“轩辕观的绝尘道爷。”
赵氏问道:“你不在大田干活,怎么把他领家里来了?”
孔牛道:“大愣进山遇上狼了,幸亏道爷救了他,道爷想收大楞做道童,我答应了。”
赵氏舍不得孩子,捅了丈夫一把,压低声音叫道:“你干嘛要答应,好端端的干嘛要让大愣去做道童?”
孔牛道:“做道童多好呀,以后就吃穿不愁了。”
赵氏道:“不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当然不心疼了,我可舍不得。”
孔牛道:“轩辕观又不远,想孩子了,就去瞅一眼呗。”
赵氏道:“非要让他去不可吗?咱不去不行吗?”
孔牛道:“哎呀,你个破老娘们儿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做道童多好呀,你还不乐意?这事我定了,吃过饭就让道爷把大愣带走。”
旧时妇女在家里没有地位,究竟的是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规矩,丈夫定了的事,妻子是无法更改的,尽管赵氏不舍得儿子,也不能将他留下。
吃过午饭之后,绝尘要带德真回山,赵氏抱着儿子痛哭流涕,弟弟和妹妹也不舍得哥哥走,也跟着母亲一起哭,德真舍不得家人,直掉眼泪。
自那天起,德真加入崆峒派,成为普通弟子,他为人本分,诚实听话,学艺认识刻苦,绝尘观察了他三年,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收为首位入室弟子。
孔牛在德真离家两年后,带着老婆和孩子闯关东去了,落户在沈阳中卫和抚顺卫之间的河夹心村。
孔牛之所以要闯关东,是因为西北地不养人,耕种困难,尽管孔牛非常勤奋,可庄家的收成总是不好,地主的租子又高,有时候收成连交租都不够。
孔牛听说东北的黑土地肥沃,还有移民屯田十年后收租的好政策,想着要过好日子,这才横下一条心,不远万里,来到关东。
孔牛来到关东之后,开垦了几亩荒地,春种秋收,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又十个年头过去了,就在德真二十岁那一年,去了一次关东,和家人团聚。见家里盖着三间大瓦房,挺气派,瞧出家人的日子过得不错,心里很高兴。
当年德真离家之时,只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如今又多了一弟一妹,二弟还认识他,其他弟弟妹妹都不认识,但他们经常听爹娘提起他,大家见面之后,却也不生分。
母亲十年没见着大儿子了,母子俩抱头痛哭,父亲也直掉眼泪。德真拿出二百两银子,孝敬父母,这些银子是他作为崆峒派入室弟子的薪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