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我最难忘的人一篇作文 > 第11部分(第2页)

第11部分(第2页)

我长舒了一口气,同时开始反思自己。我们接触的病人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色彩。像这位家长,他的个性比较多疑、缺乏安全感。我当时过于直白的一句话——“你有多少钱”,立即勾起了他的不信任。他总认为我会去骗他的钱,或许他以前就有过类似的被骗经历,所以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他同样也很紧张、处处提防。想到了这些,我的心情好受了一些。

在此后的医疗过程中,我开始注意医患沟通的方式,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生活阶层的病人,尽量以他能接受的方式沟通。当然这个过程很漫长,不断有冲突、有教训,但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医生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医生成长的过程。做医生的经历使我能更加理解别人,因此,无论在医术上,还是做人上,病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都应该说声“谢谢”,无论他是多么麻烦的一个病人。

意想不到的信任(1)

虽然毕业时间不长,但白大褂与听诊器的新鲜感已被实实在在的工作窘境弄得烟消云散。偏偏此时,我遇到了这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确切地说,是遇到了她的父亲——一个着实令我难忘的人。

由于患者家属一开始不同意进行肾活检,我们只能依据临床表现和理化检查判断病情及预后。患者在应用激素及环磷酰胺两周后,肾病症状仍无缓解,故此,科里决定通过血液超滤来清除过多的体液潴留。在深静脉置管后的治疗过程中,并发了穿刺部位的渗血,更糟糕的是血渗向了难以即刻发现的背部。尽管注意到了治疗过程中的低血压现象,但穿刺局部并未发现异常,直到治疗结束后患者血压仍无上升时,才发现穿刺同侧的背部软组织有些肿胀。

继之而来的治疗过程是一丝不苟的,补液、止血等等。她父亲虽有怨气,但并未干涉治疗,纵使如此,我心里明白,病情稳定后这位父亲决不会善罢甘休,因此我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希望别再出岔子。

几天后,病人终于平稳了,但她父亲依然阴沉着脸,我心里也在不停地打鼓,不知这场风雨何时会爆发。终于,那天我值班,当办公室里就剩我一个人时,她父亲坐到了对面。

“你们的失误让患者遭了不少罪,你们有责任。”他阴沉着脸。

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总得据理力争,有错我承认,但没有过错不能轻易低头。“渗血本身就是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有时无法避免;因为渗血的部位不同,难以马上发现也是实情。重要的是发现确属渗血并发症后我们已经积极补救。”

“好,并发症无法避免,这我也承认,”他依然面沉似水,“经过这一个月的治疗好像没什么效果。”

“目前诊断是明确的,治疗方案已经确定,至于疗效因人而异,见效时间当然不会一样。”我生怕说错什么。

“那你们的方案是怎么定的?是不是你当大夫的说用半斤激素就半斤,说给八两就八两?”

“关于药物应用我们是明确按照治疗原则来的。对于已行肾活检的病人,可以按照病理类型指导用药;没有肾活检的病人也有统一的用药方案。入院之初我已建议您行肾活检,但您不同意,所以只能按照激素常规用量进行治疗,并且因为没有病理证据,见效时间长短及预后情况我们也无法确切估计。”

……

在那近三十分钟的时间里,我感觉对面坐着的更像是一位律师或法官。我说的每一句话必须要考虑清楚才可以说,当然不是推卸责任,更不能一味迎合,而是要以理服人。好几次,我看到他把我说的话都记了下来。

以后,他不再和我讨论什么治疗方案了,而是全力配合治疗。治疗很快见效,患者可以出院了。我也暗自庆幸,终于可以不用整天绞尽脑汁合计怎么说话了。

出院前一天,他突然拿着几张化验单找我,叫我帮忙看看。我大概看了一下,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广泛ST…T改变,但没有具体定位,我下意识地说了一句:“心肌炎?”

他还是沉着个脸,“孩子只是感冒了,没有心绞痛啊,是心肌炎么?”

“心肌炎往往并发于感冒等病毒感染之后,尽管没有症状,但这几样检查是很支持的,不能掉以轻心啊。”

他还是面无表情,沉默了几秒钟。那几秒钟简直令我窒息,我生怕说错什么把别的医生给陷进去。

“我觉得你说的在理,我相信你。”

太出乎意料了,那个咬文嚼字而且动不动就拿笔记录的人会相信我?

“我女儿的事情确实很令我气愤,我已经把大面积皮下淤血的照片拍了下来;我曾想着从你这个工作时间不长的小医生嘴里得到些对我有利的信息。但那天你说的话的确很合情理,而且你的态度不卑不亢。如果你那天一味地推卸责任,我肯定会闹到底。既然你也说是心肌炎,那我就听那个医生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意想不到的信任(2)

那一刻,我竟然无言以对。他会相信我?他出门时,我仿佛见到那向来阴沉的面孔上浮出了笑容。

在内心深处,我也感谢他。正因为他的咬文嚼字促成了我的谨慎。他让我明白,工作中不仅是要避免差错,更不能盲目地推卸责任或者不切实际地迎合。对待病人,要有理有利有节,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信任。

。 想看书来

我信任你(1)

作为一名血液科医生,每天面对那些面色憔悴的病人和愁云惨雾的病人家属,久了难免有些厌烦和冷漠。

今年的5月,从2楼消化科住院部转来了一个孩子,让我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这是个只有5个多月大的男孩,面色苍白,但是精神很好,也没有一般病童恹恹的气色,总是很乖地躲在他妈妈的怀里,偷偷地看人。孩子是因为腹泻住院的,开始怀疑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常有的肠梗阻,之后在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发现血小板几乎为零,褪开孩子的袜子看到小腿上有明显的出血点,小病人很自然地转到了我所在的血液科。

照例和家长谈,分析了症状,告诉他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医生嘛,都是丑话先说在前面的。我等待着他们的提问,因为血液病不同于一般的疾病,总是让人感到很恐慌,它远远不像是断胳膊断腿那么有形。出乎我的意料,孩子的妈妈什么也没问,关上医生办公室的门,无声地走出去了。她大约二十六七岁,不胖,梳着长的马尾辫,眼神很坚毅,看得出她有些慌张,但并不慌乱。

之后我通知她,明天要做的检查需要空腹,孩子12个小时不能吃奶。她抬头看着我,问:“医生,孩子是不是很危险?会是不好的那种病吗?”她不愿意说出那种病的名字,她怕了。我看着这个年轻的母亲,说:“检查结果没出来,谁也说不好。”

值夜班,那个男孩饿了,扎在妈妈怀里找奶吃,她抱着他,哄他。怕影响到其他的病人,她给孩子裹着毯子在楼道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