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一事情都会特别多。
宋可可翻了下她的随身工作记录本,发现这个周一例会挪下午了,上午10点有个讨论会。她四处走动,盯着保洁处的两位阿姨干净利落地把办公室恢复到了窗明几净的状态,又重点关照阿姨把待会儿要使用的会议室收拾好。
半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阔别两天的同事们陆续各就各位了。
宋可可把刚刚收到的周末积压信件物品分了类,给女神和同事送了过去,又在办公室到处看了看,确保一切都在正常状态,才回到前台她的座位上。
然后她点开建在电脑桌面上的备忘录,输入日期,把备忘录上一一列出的所有她认为应该随时保持关注的项目栏里都打了个勾,才算完成了这个上午例行的忙碌。
公司不禁员工空闲时间刷个网页看下新闻,有些工作也会用邮件联系,所以每个人都配备了手提电脑,宋可可也不例外,当然上班时间看剧听歌这种事肯定是禁止的。
宋可可写完备忘录,关掉文件夹,起身去茶水间给自己泡了杯红茶。
有次在茶水间碰上女神也来泡茶,女神随口说女人喝红茶比较好,宋可可这个脑残粉闻言迅速戒掉了咖啡,改喝红茶了。平时喝茶不加糖,特殊日子可以加勺红糖,她喝着感觉蛮好的,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心理作用。
她上了微博,就红茶又发了条微博对女神赞叹了一番,才感觉今天总算圆满了。一早上竟然忙到没时间为女神代言,周一就是事情特别多。
感慨发完,她点开微博首页,挑出有兴趣的新闻报道点开链接,用插件将网页翻译成了英文,吭哧吭哧看起来。
一般或外资或合资或有对外业务的公司,都会要求员工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报上去,这个公司也是这么做的,宋可可的英文名就是koko。
现在公司人少,员工中没有重复的姓,女神貌似对在办公室里天天rose来rose去不感冒,她通常亲切地称呼年纪小的为“小宋”、“小葛”,年纪大的就尊称为某师傅某老师了。
因为她这么做了,宋可可的同事们,年轻的就叫女神“老大”,年纪大的就直接叫“总监”了,彼此之间也是学着女神那样称呼,很少用到英文名。
作为女神的脑残粉,就算在恒泰大厦的大厅里电梯里或者餐厅中听到周围一片苏珊杰克的称呼声,就连保洁阿姨都叫“伊莎贝拉”了,宋可可依然坚定地站到女神一边,为她摇旗呐喊,赞扬她这么称呼很接地气。
现在该如何礼貌地运用各种称呼与人交流有时候成了件头痛事。“同志”感觉应该生活在老照片里,“先生、小姐”太正式而且被异化了,“大爷、大妈、大伯、大婶、叔叔、阿姨”生活气息太足了,现代人又不像古人那样成年了就专门取个字用来拉近距离感避免生硬感,在交流时想要用个亲切点的称呼,很容易就变成“帅哥、美女”满天飞,到处都是“哥哥、姐姐、师傅、老师”了。
英文名称呼起来是挺方便挺亲切的,但是作为中国人,丢掉自己的中文名,一直被人叫英文名也挺奇怪,虽然她自己的名字叫起来没多大差别,不过大家都知道的,她出生的时代正是国人觉得“外国月亮圆”的时代,给孩子取个偏西化名字的不只是她家爹妈,老大家爹妈显然也是那样的。
称呼上再困难也是小事,称声哥道声姐喊声老师能算什么事,不过老大在例会上说过了,现在是在做筹备工作,等一切上了正轨,和总部的联系会更多,以后酒店开业了肯定也会接待外宾,英文是一个必须要过的坎,觉得自己有不足的要及时补起来。
宋可可口语还凑合,日常对话没问题,不过词汇量掌握得太少,扩大词汇量靠死记硬背不顶用,就算一时记下了长时间不用也会忘光的,还是得靠平时积累,所以她现在娱乐学习两不误,把中文的微博尽量刷成英文的脸书。
就在她辛苦地刷自创式英文版微博的时候,门口鱼贯进来了几名男子。
宋可可的眼角余光瞄到有人进来,迅速站了起来,还没看清来人模样,脸上了就露出了堪比教科书般标准的笑容。
“上午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们的吗?”
她这动作这笑容这问候都是久经训练的反射动作,行动间全凭本能,直到问话完毕,她才看清了来人。
进来的一共三位男子,打头的是位中年男子,后面跟着的那两位比较年轻。
领头的那位中年男子听到她的问话,稍稍过了几秒钟才回答:
“上午好!我是韦恩。雷蒙,顾总监的助理,今天是不是有个讨论会?”
原来这就是那三位传说中的助理!她上班这么久没见到过的神人!宋可可私下曾猜测过他们从不出现在公司的原因,今天见到了真人才感觉自己终于明白了真相,她忍不住用上了敬称:“您好,雷蒙先生,很高兴见到您。我是新来的前台,宋可可。”
“肯纳。雷蒙。”听到她自我介绍,后面跟着的年轻人对她点头。
“亚瑟。雷蒙。”第三位也对着她微笑。
所以,你们其实是一家人?宋可可简直要被这三位突然冒出来的雷蒙先生闪瞎眼了。她悄悄深呼吸了几下,努力保持镇定,不动声色地观察了一下,实在有些不敢置信。
“讨论会10点开始,请这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