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里面有好奇,有疑惑,更多的还是试探。
陆恒也没仔细听,反正现在自己人在崇庆,要找人还真得找这个男人。
林海,林素父亲林森的堂弟,林素称呼他为堂伯亦或者堂叔,陆恒这半个林家人干脆也就叫上堂叔了,反正亲热些。
上一次林素生日时,陆恒坐在主家那一桌,林海就刚好在桌子上,也正是那时陆恒才和他认识了。
目前林海在北京一家高级猎头公司工作,担任一个中等偏上的职位,相比林森,自然谈不上好,但比起普通人其实也不算差了。
考虑到自己未来公司发展需要诸多人才,陆恒就和他搭上线了,隔三差五就会联系一下。
这次恒成集团成立,需要许多高级管理人才,分身乏术的陆恒就只能打电话拜托他帮忙。
同时,贵州那边最重要的两个总经理人选,也只能交给林海了。
“堂叔,我这边又拿下了一家广汽丰田的代理资格,人手方面捉襟见肘,就只能求到你这儿了。”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伴随着的是轻微的呼吸声,仿佛对于陆恒这个消息有点没反应过来。
一分钟后,跨越半个中国的问题才飘了过来。
“你不会是打算同时在贵州开两家公司吧?你疯了吗?”
ps:书中一些地名、市场名称可以忽略,因为这是幻想小说,带着一点点写实,但不可能完全写实。所以诸如某些市场提前,大可不必较真,不影响流畅阅读就可以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二章 好心好意
越和陆恒打交道,林海对这个侄女的男朋友越发好奇。
作为从事猎头的精英,林海很擅长调查人的履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陆恒的过去有多清白和简单。
但正是这份简单到极点的履历却拥有了现在的成就,让他感觉陆恒身上充满了传奇性,犹如一座充满迷雾的森林,谁都知道他由树组成,但内部迷雾森森,充满了不确定性。
就像这次一样,陆恒要成立他自己的集团,第一个打来的电话就是他林海。
因为林海手中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其中不乏顶级的精英人才。
他拥有了三家公司,为加强和方便管理,所以想成立一个集团将其囊括到一起,这个林海能理解。
他想要在崇庆区域以外的区域开公司,这个林海也能理解,年轻人嘛,目光就该放长远一点,局限与一城一市,那未来成就也会有限。
甚至,隐隐的,林海还有点钦佩陆恒,一般人取得了他那样的成就,大多都会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陆恒却做到了不被眼前的利益给蒙蔽双眼,他依然用那双明亮的眼睛在看未来。
只不过,当陆恒在电话中说出他要同时开两家公司的时候,林海震怒了。
以至于他第一时间就吼出了,“你疯了吗?”这句话。
电话那头年轻人的呼吸很平稳清和,和中年人粗重喘息的质疑截然相反。
“堂叔,我没疯,这都是之前有所规划,只不过当初代理的品牌没有定下来,所以也就没向你开这个口。”
“那你知道同时开两家公司意味着什么吗?”你是不是以为只需要再付出开一家公司的金钱就能办到?陆恒,作为长辈我得告诫你一句,有些事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同时开两家公司,你付出的人力资源、金钱都要翻倍,别的不多说。一家公司你需要为他准备少则二十万、多则上百万的流动资金,但两家公司,你的流动资金就得无形中增加一倍多,甚至更多。像你们这种以零售为主的公司,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性有多高,不用我说我相信专业的你比我更清楚。唉,陆恒,年轻固然是好事,但有时候过分的急于求成,很容易引发连锁的恶性循环。”
坐在北京二环一栋四十层高楼上的林海苦苦劝诫着陆恒,他真的不看好陆恒此次的行为,并且认为陆恒有可能是被自己的成功给蒙蔽了双眼。他见识过了太多的创业者,因为一时的成功自信心膨胀,不顾实际的增加投资,然后建立的事业金字塔瞬间雪崩。
因为处在林素堂叔的长辈身份,林海并不想陆恒走上歧途。
一如当年的林森追求吕穆,同样的身份,相似的经历,林海着实欣赏陆恒,他在陆恒身上看到了自己堂哥林森的影子,同样的他也希望陆恒能和林素成事。
算起来,他算是吕林两家中,最支持陆恒的人,虽然他人微言轻。
林海语气里的关心,陆恒也听得出来,感动了一下,再给其解释了一番。
“堂叔,你说得我都考虑过,请你相信我并不是一时膨胀仓促坐下的决定。在很早以前,我就有这方面的规划了。同时两家公司、两个品牌入住,会从初期就为我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投入越大,所获得回报就越大,如果能在一开初就取得优势,将会为我接下来的布局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堂叔你关心的资金问题,这个我也有所准备,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有些事情,外部的人并不清楚,陆恒也没打算解释过细。
恒成现代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努力不就是为了现在遍地开花做准备吗?
今年年初拿到的条款一就将林海所担心的资金问题完美解决了,起码三年之内,陆恒是不会担心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