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吃了一惊,讶然问:“什么?你是说…··,”
“假真安僧被擒时,真的化名为真安僧的赵疯子,已经过了大江到了九江府,原想投奔江西贼东山再起。后来碰上了一位有道高僧,一经点化,便毅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为道心极坚的苦行僧,逃至此地隐修,饥餐野菜,渴饮山泉,听说已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了。”
“你……”他骇然叫。
“贫道早年与他有些少恩怨,因此曾多次前来找他,明知他躲在这一带,却不知他的藏身所在。刚才你所看到的那首诗,便是他故意留给贫道看的,表示他已知道贫道前来找他。赵疯于出身生员,满腹才华,但却不识时务,不向八股、经、理之学低头,为当道所不容,儒林视之为离经叛道,官府视他为眼中钉,所以称他为赵疯子。”
他心中一动,忖道:“好哇!原来在莱州府所杀的七真观主也是假的赵疯子,这次可给我无意中找到他的下落了。”
“在下愿助道长找他。”他沉着地说。
“你助我?”
“是的,在下对寻踪术颇具自信。”
“贫道认为……”
“在下的女伴失踪,定然与那贼首有关,因此……”
“先别谈找他的事,我问你,你手中的小剑……”
他将剑掩藏在掌中,抢着说:“那是在下行医所用之物,用以刮骨除腐。”
“剑名是否叫日精?”
“这……”他吃了一惊,讶然叫。
“日精剑乃是淮安府福林村艾神医之物,怎会到了你手中?说!不许隐瞒。”’“在下三年前经过福林树废墟,无意中发现的。”
“你贵姓?”
““在下姓王名缙”
“艾神医是你的什么人?”
“无亲无故,闻名而已,道长是否与艾神医有怨?”
“正相反,有恩无怨,多年前,可能那时你还未出世吧!艾神医曾经替贫道治好瘤疾,二十余年来念念不忘。福林村被边兵毁灭,艾神医满门遇害,贫道闻讯心中大痛,真是好人命不长,皇天不佑。贫道曾经到福林村凭吊艾神医的故居,可是,那儿已成为瓦砾场,连遗址也无法分辨的了。”
“在下也是前往凭吊者之一,那确是一桩人间惨事,鸡犬不留,委实令人惨然。”他强抑心中的酸楚,忍着将溢出的泪水,收起小剑转身木然地说。
老道吁出一日长气,神色不再冷,说:“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你知道贫道是谁?”
“在下愚鲁,请教。”
“贫道上元下虚。”
他吃了一惊,骇然叫:“原来的闲云羽士,武林中大名鼎鼎的三仙之一。”
“贫道不是仙,不会呼风唤雨驱神役鬼,不会腾云驾雾未卜先知,肉骨凡胎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走!去找那贼秃的下落。”
艾文慈对找贼秃并不热心,他全心全意找寻姑娘的下落,山上枯草浓密,人兽经过皆留下痕迹,不算难找。从遗迹看来,姑娘是被人抱走的。他将行囊藏好,领先循踪急走。
足迹到了岭下,经过一处乱石四布的山坡便消失了。他分搜山坡四周,一无所见。
“失去踪迹了?”
“怪事,人确到了这堆乱石坪,似乎并未从四周穿越,人到何处去了?”他困惑地说,举目四顾。
“这里藏不住人哪!”
“有两种可能。”
“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