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由于苏军数量庞大,但却比较缺乏机动性,所以这种战略遂更显得有利。德军可以分别把兵力先后集中在不同的地区之内,而轮流产生几个决定性的战果。
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予’,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德军赢得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战争史上最大的战争。
基辅战役后,红军已经没有更多后备力量,为防卫莫斯科,苏联政府调动83个师共一百二十万人,但只有其中25个师是有足够装备,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及战机。
幸好英美的援助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运抵莫斯科,这才让斯大林有武装这些后备兵力的武器装备,如果没有英美的援助,斯大林只能等死。
德国方面,他们有三百五十万人,有70个师是机械化的,这是在战争各方最高的比例,飞机坦克更是苏军无法比拟的。(有两百万是仆从**队,共550万。)
德国在拿下基辅,歼灭近百万苏军之后,不是没有德军将领向隆美尔元首建议:
“苏军已经被没有多少兵力了,我们不如分兵把斯大林格勒和巴库产油区拿下。”
“苏军已经被我们完全击溃,他们现在没有丝毫的战斗意志,隆美尔元首,不如我们现在分兵列宁格勒。”
隆美尔元首对这些无知的建议戳之以鼻,历史上德军就是因为分兵,才造成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三座城市一座都没有拿下,德国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几十万人也葬送在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也就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隆美尔的后继战略十分明确,苏联首都莫斯科,德国五百五十万大军的第三阶段的攻击目标就是莫斯科,必须坚持不动。
由于德国在基辅的巨大胜利,德国在南方的巨大阻碍已经清除,南方集团军继续向顿巴斯进攻,在南方战区的目的已完全达到。
……
【兄弟们有票票吗?有推荐吗?那就投给落叶吧!】(未完待续。)
第404章 嚣张的墨索里尼
不过,向莫斯科的进攻被推迟了四个星期,这都是苏联的政治委员鼓动士兵顽强抵抗造成的,德国在基辅被挡住了整整四个星期,政治委员的作用有多大,由此可见一些端倪,德军在历史上抓住政治委员就立即枪毙也就不难理解了。
德国虽然在战术上取得成功,但基辅战役只能小规模增强德国在战略上的优势,因为其主要目的,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没有达到,斯大林在英美的鼎力支持下,还能继续蹦跶。
斯大林利用基辅为他争取到的时间,已经在莫斯科方向,又组织了一百万军队的防御体系,武器装备自有英美两国源源不断地送来,何况苏联的军事工业并不差。
当苏联军队付出巨大的损失时,他们争取了时间防守莫斯科,
而且,苏联在这次及其他包围战中得到了教训,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他们将尽力避免被德军包围。
苏军被德国打聪明了,他们在战争中学习了战争。
……
墨索里尼这几天总感觉浑身不自在,他还以为是自己偶感风寒而已,所以他根本没有把这种感觉放在心上。
其实墨索里尼也不好过,意大利在对外发动战争的时候,意大利就没有从经济大萧条之中走出来。
墨索里尼就想用掠夺别国的方式,让意大利挺过本国的经济的危机,结果墨索里尼派出的军队,都毫无意外地遭受了失败,意大利不得不向德国求助。
在希腊是这样,在非洲同样是这样,德国是帮意大利击退了敌人,可这些土地也被德国占领了。
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本来想用战争来发财,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意大利自参战以来,没有捞到丝毫的好处。
这样的结果对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统治,无疑是深重的打击,很多意大利人开始对墨索里尼的统治不满起来。
有组织的游行在意大利此起彼伏,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一面紧急派兵镇压意大利境内个城市的游行,只要是镇压,那就难免死人,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民意支持就更低了。
墨索里尼这个独%裁者不可能让自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他在一帮智囊团的怂恿下,向德国提出了领土要求。
墨索里尼要求德国把利比亚和埃及全部都交还给意大利,就是为利比亚和埃及的石油,只要有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