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元首毫不犹豫地把这五十亿美元提取了出来,隆美尔元首准备狂砸五十亿美元来研发新式的武器装备,以应对美国的提前参战。
比如已经有一些研发成绩的喷气时发动机,v1和v2火箭,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原子弹,机载雷达,新式突击步枪,新式主站坦克豹式2,新式铁拳等等。
这都是一些战略性的武器装备,研发费是极为昂贵的,德国及其占领地的大部分收入,都被隆美尔元首拿来支援施佩尔武器装备生产了。
德国此时已经没有钱来投入到新式武器的研发上,隆美尔元首不可能用增发钞票的方式来解决,那无疑是饮鸩止渴,所以隆美尔元首才不得不动用掠夺来的钱财。
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天经地义,隆美尔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今后在德国占领苏联之后,掠夺苏联,以弥补德国的损失那也是一定的,只是德国在隆美尔的主持,这种掠夺不针对普通平民而已。
当德国的那些武器生产商和研发机构,在听闻了隆美尔元首如此大手笔的投入之后,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研发计划,准备向隆美尔申请研发经费。
历史上德国的末日科技多半就是这样来的,但末日科技很多技术难题不是二战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那需要等到电子元件大量出现之后。
所以隆美尔元首才不会去当冤大头,必须把这五十亿投入到德国未来几年急需的一些武器装备上,至于德国的末日科技,还是让他束之高阁吧!等德国渡过眼前的危机之后在说。
……(未完待续。)
第397章 原子弹研发(上)
等这些军火商和研发机构到了帝国大厦的会议室之后,隆美尔并没有急着开会,而是让他们彼此联合研发项目。
比如地空导弹或者是空空导弹,就要与雷达研发机构合作,因为只有雷达才可以引导导弹进行攻击,空空导弹也必须与机载雷达厂商合作。
因为有的武器系统十分复杂,并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所有的研发任务,那就分工合作,这样既效率,又节约研发时间,从而又节约了研发成本。
隆美尔元首把所需要研发的武器装备修订成册,然后让这些接到研发项目的厂商或者机构,自己去寻找那些没有接到研发项目的厂商或者机构联合。
因为他们才是专业的研发团队,需要找什么的合作伙伴,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并不需要隆美尔这个元首去强行安排,那只会恰得其反,隆美尔只要负责给钱即可。
第一天的会议根本就没有开,得到研发项目的和没有得到研发项目的,就在会议室里面彼此联合,这一个过程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
等他们在第二全部联合好了之后,上报研发预算,施佩尔这个德国装备后勤部长就会立即组织人进行论证和核算。
德国人的严谨是出了名的,一切都按照程序走,隆美尔元首也不能轻易去破坏这个规矩,就算他是元首,所有的研发费用都是他出的也不行。
要说现在的隆美尔到底是不是有钱人,隆美尔在法国就有大量的资产,他的老婆带来的嫁妆简直富可敌国。
隆美尔唯一决定的就是原子弹的研发,这才是德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就算美国参战,德国在苏联战败,只要德国早于美国有了原子弹,那德国也可以保住其国土,并且用体面的方式退出战争。
原子弹那就是相互毁灭的玩意儿,美国佬不是不知道,当美国知道德国有原子弹之后,美国绝对不敢在出兵来攻打或者轰炸德国的本土,要不然,德国也请他尝尝原子弹的滋味,大不了大家一起下地狱。
隆美尔亲自接见了德国原子弹研发的负责人维尔纳?海森伯格,海森堡是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德国的许多科学家也纷纷背井离乡,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这些物理学家坚决不与希特勒妥协。
然而,有一位同样优秀的物理学家却留下来了,并被德国委以重任,负责领导研制原子弹的技术工作。
但是希特勒却对原子弹的研发投入少得可怜,海森堡每年只能得到每年一千万德国马克的研发费用。
这点钱根本无法让海森堡招募更多的人手来帮着运算海量的数据,就连实验用的石墨板,纯度都达不到标准,这让海森堡的实验数据错误百出,德国的原子弹研发因为经费不足而严重滞后了。
正如“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所言:依照德国的科技水平,在1942年就可以造出原子弹。
因为早在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就已成功地进行了元素铀核裂变的实验。为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人的原子弹仍未造成呢?
1939年9月26日,著名科学家海森堡参加了柏林召开的第二次核研究会议,并指出了两种利用核裂变能量的可能方法:
一是利用纯铀235制作一种超级炸弹;二是使用一种减速剂使第二代中子减速,从而制造出一种“铀燃烧器”作为能源以提供巨大的能量。
汉堡大学的哈特克也来了,他指出将铀和减速剂分层放置的重要性,两个月后,费米和西拉德也得出了相同的设想。
海森堡认为,从理论上说,石墨和重水都可以作为减速剂,但哈特克这位曾在卡文迪什同卢瑟福一起工作过的物理学家,却认为用重水做减速剂比较好。
但是经过海森堡的多次实验,纯石墨并不能作为原子减速剂,只有重水才是最好的减速剂,可重水那玩意儿德国根本就不生产。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