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番外 > 第295部分(第2页)

第295部分(第2页)

“不管能不能成功,只要风声放出去了,自然有人会推波助澜的”

几个人从金侗宾的宅子离开了,看着天上摇曳的北斗星,金侗宾脸色阴沉的轻声咒骂道:“想让我出局,那好,我就掀翻了台子,看大家怎么玩下去。”

说罢之后,他提笔写了封密信,唤来亲随道:“你去把这封信送到华夏国信使馆去,若是夏人问起来,就说是曾经跟总督衙门职方司约好的某人送来的,他们会知道怎么处理的。”

亲随脸露胆怯之色,于是金侗宾诱惑道:“我知道你贪恋宁波繁华,想留在华夏,这样吧,这件事做好了,我请华夏朝廷给你办理入籍”

武成五年七月初八,乞巧节刚过,正当朝鲜政坛关于封赏崔宪一事斗得不亦乐乎之际,一个对崔氏致命的谣言已经满城风雨了。为此,华夏驻朝鲜国信使丁安世郑重其事的向朝鲜议政府提交国书,就皇子入嗣朝鲜一事责问朝鲜是否准备违约。

迫于夏军可能大举入侵的压力,崔英之只好代表朝王李爀向丁安世表示并无违约之意。

丁安世满意而去了,但崔氏卖国的传闻在短时间内传遍了全朝鲜。

朝鲜各地官员此时似乎已经看清了风向,于是雪片一样的弹劾奏章向汉阳递来。而朝中反崔的大臣及安兴君母族一党也利用朝野的舆论拼命攻击崔英之。到了七月份,反崔舆论到了顶点,市面上谣传朝王即将解除崔英之左赞成的职务。

面对政敌的疯狂攻击和李爀态度的暧昧,崔英之迫不得已请旨入对。

鉴于崔氏一族的拥立之功,李爀给了崔英之最后的机会。

崔英之在面君之时痛哭流涕,再三表示并非自己出卖朝鲜,而是因为华夏势大,他不敢不从。考虑到即便替换了崔英之,舜官入嗣之事也无法更张,李爀最终决定保留崔英之的地位,并且为了安抚崔英之,李爀同意册封崔宪为武宁君。

这本是一个继续让崔英之背黑锅的决定,但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甘心失败的反崔朝臣们相互串联,甚至有人越过底线开始联络汉阳驻军。

眼见得,一场兵变或者暗杀就在眼前了,关键时候崔英之当机立断,决定调回崔宪。

可反崔一党中不乏聪明人,他们当然知道,当拥有赫赫“战功”的崔宪返回汉阳之际,那些墙头草的西班武臣会如何决断,于是拼命反对崔宪回师,甚至以封爵名义召回崔宪也遭到了他们众口一词的反对。

见通过正常渠道调回崔宪已经不可能了,而形式又一天一天紧迫起来,已经被逼到墙角的崔英之便孤注一掷,密令崔宪引兵进入汉阳。

七月二十日,崔宪率嫡系兵马二千返回汉阳,在汉阳的西班武臣果然纷纷投向这位“强人”。崔宪遂以小博大,一举掌握了汉阳内外一万五千朝军的最高指挥权。

军权既然到手,又得到李爀的默许,崔英之便动起手来。

七月二十二日,崔宪以在平壤城中获得部分大臣附清书信为由,纵兵对崔氏朝敌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只二十二日当天,就有二十余名大臣及其子弟被杀,更有百多人被抓拿下狱,宫中的安兴君也遭到软禁。

一时间汉阳血流成河,朝鲜陷入了崔氏专权的恐怖之中

517。崔氏之乱(下)

汉阳昌德宫内,几个神态惊恐的朝鲜文武大臣正向表情懵懂的朝王李爀建言道:“王上,如今逆贼崔氏不经请旨便调兵入京,其篡逆之心已彰,此时王上还留在宫中,旦夕便有不测之险。臣等恳请王上立刻离宫,以免国体动荡。”

因为沉溺酒色而双眼浮肿的李爀却言到:“崔氏乃拥立大臣,寡人深知其人秉性,断无可能有此狼子野心,众卿是不是多虑了。”

边上的大臣再度劝到:“王上,崔氏当年不过一小吏,为搏荣华富贵便敢废立先王,如今他大权久握,焉知其不敢谋朝篡位?”

这么一说,李爀也有些犹豫了,正在此时,一名内侍跌跌撞撞的冲了进来:“王上,不好了,宫外,宫外来了大军”

李爀大惊失色:“难道崔氏真要谋逆,这,这可如何是好?”

几位朝臣异口同声的劝说道:“王上,还请立刻离宫躲避。”

李爀反问道:“崔氏大军已经包围王宫,寡人如何出得了宫,再者,卿等所言汉阳已经俱在崔氏掌握之中,如此,寡人即便离宫之后,又该躲入何处?”

李爀担心离宫之后会被几位臣子当做人质,不过他也不想留在昌德宫内等死。

正在两难之间,兵部参判尹殿英提出一个建议:“且先派人试试崔党对王宫包围是否严密,若是不甚严密的话,王上或可以出巡华夏国信使馆。”

李爀一愣:“坊间不是传言崔氏勾结华夏嘛?如何又置寡人于虎狼之地呢?”

尹殿英一听就明白,敢情这位朝王看似不理政事,但耳目还是敏锐的,不过此刻他来不及细品其中玄妙,只是解释道:“华夏朝廷只是因为舜皇子入嗣一事才支持崔逆,但若崔逆想要谋夺朝鲜社稷,华夏又如何会视若无睹。”

李爀眯起眼睛思索了半天,这才点头道:“卿说得不错,却是这个道理,眼下就不知崔逆一党对王宫的包围是不是严密了”

崔英之敢在汉阳大动干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认为如果朝鲜的军政两途已经悉在自己的掌握之下,只要华夏不出面干涉,他的地位便稳如泰山。而华夏又怎么可能干涉呢?毕竟自己清洗的是反夏大臣、护卫的是郑舜官成为朝鲜世子的权利。

然而崔英之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其实郑克臧一早就决心换马了。

武成五年七月二十五日,被软禁在昌德宫中的朝王李爀便在臣子的掩护下逃出,随即避入华夏国信使馆,崔英之闻讯赶去要人,却被丁安世拒之门外。

华夏使节的态度,让崔英之毛骨悚然,不过他不敢强攻使馆,只能派兵截断使馆内外通讯,同时还紧急调动兵马对海州、镇南浦的夏军实施警戒。但崔英之棋差一招的是,李爀进入华夏使馆的伊始,丁安世已经着人赶往济物浦(仁川)。

八月二十八日,一只被台风蹂躏过的信报船蹒跚的驶入刚刚粗具雏形旅顺港。根据信报船带来的郑克臧的圣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