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近代国造舰船志 百度 > 第35部分(第2页)

第35部分(第2页)

(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79页。

(9)《海军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47页。

(10)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Conway Maritime Press,1979年版,第325页。

(11)《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85…486页。

(1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90页。

(1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79页。关于“建威”的排水量,另有871、850吨的记载,见1879…1945,2008年版,第28…29页。池仲佑编纂的《海军实记·造舰篇》中也称850吨,转见《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183页。

(14)《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94…495页。

(1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02页。

(16)《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02页。

(1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08页。

(1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12页。

(19)《船政研究集萃》,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编印,第110页。原文将裕禄1898年调任误译为四川总督,引注时已予纠正。

(20)《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29页。

(21)“建威”、“建安”的造成时间见:《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900页。

(22)“报验收拨归南洋使用之福建船厂新造‘建威’、‘建安’鱼雷快舰事”,(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清代军机处档,档案号163008。

(23)《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900页。

(24)杜业尔被撤的情况见:《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页。“一号江船”被宁绍公司转购的情况见:《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7页。

(25)《近代中国海军》,海潮出版社,1994年版,第681页。

(26)《清末海军史料》,海洋出版社,1982年版,第714页。

(27)《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2,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399…407页。

(28)《海军期刊》2卷8期“专件”,(民国)海军部海军编译处,1930年版。

(29)《海军期刊》2卷9期“专件”,(民国)海军部海军编译处,1930年版。

(30)《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6,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页。刘凤翰:《国民党军事制度史》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900…901页中有关“大同”的各种参数与民国海军档案都有不同。联系到书中连“大同”的前身“建安”都错书为“成安”的情况,该书未作引注的资料可信程度令人生疑。

(31)《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9,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188页。刘凤翰:《国民党军事制度史》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901页。刘著中将“大同”舰主炮口径4。7英寸(120毫米)错记为470毫米,将中部安装的3英寸(75毫米)炮错记为30毫米炮,可谓大谬。

(32)《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6,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594页。刘凤翰《国民党军事制度史》中称前桅杆高度85英尺、后桅高48英尺,与民国海军档案相差甚远,其出处为何不可考。

(33)《海军期刊》3卷11期“专件”,(民国)海军部海军编译处,1931年版。

(34)《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6,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594页。

(35)《中国近代海军职官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187页。

(36)《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军事档案文献初编》9,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188页。

江海传奇(上)——“恬吉”、“操江”级炮舰

同治元年初春,江南大地笼罩在料峭的寒意中。波澜不兴的长江江面上,由远及近,传来阵阵刺耳的机器轰鸣声。七艘船舷两旁鼓动着如同水车一般桨叶的怪船,顺流东下,迎风疾驶。

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久久伫立在船头,凝视着两岸熟悉的故园景色渐渐远去,胸怀“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冲天豪情,思量着自己在中国历史舞台的初次登场将成败若何。

三吴寻梦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战争进入到一个关键性年份。为缓解天京的军事压力,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采取围魏救赵之计,率军大举侵袭浙江,攻克省城杭州。围困天京的清军江南大营分兵救援浙江时,李秀成乘机回师,与英王陈玉成等十道兵马共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