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明末天下1639张月杏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屠刀将起(第2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屠刀将起(第2页)

割据西北的武氏和退守高平的莫朝,两方人口都不足十万,更不被他放在心上。

唯独能让饱经世事的郑梉感到恐惧和绝望的,便只能是北方的那个庞然大物。

新兴的大楚一直都是郑梉仔细关注的对象,向大楚进贡的提议也一直在朝中被议论,只不过郑朝的大臣们多数还是感怀于大明。

虽然大明之前没有接纳郑朝,但以儒家文化为主的郑朝朝野依旧视已经灭亡的大明为中原正朔。

说白了,这些人有些看不起新兴的大楚。

他们脑子里最直观的东西,还是几百年前张辅征伐安南时留在当地史书里的威势。

大楚能比得上大明成祖时的国势么?!

想想当年张辅麾下铺天盖地的火红色明军,郑和率领的一望无边的舰队。

大楚?

还是算了吧,朝贡的事且看看再说。

可大楚在立国第二年就和红毛夷在大员干了一仗。

郑朝与红毛夷荷兰人的关系很是密切,郑朝南征阮氏的时候都多次请荷兰人的炮舰帮忙。

所以少数郑氏高层详细的了解到了大楚军队真实的实力,在那一战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和陆军直接被大楚碾压。

不说荷兰人的舰队,只说荷兰人的陆军战力,郑朝的部队起码人数要超过对方五倍才能勉强抗衡。

郑朝朝野对大楚的轻蔑飞速的消失,很快从北方传来了大楚出兵灭了扶桑的消息,德川幕府几十万部队在两个月内被大楚远征军消灭一空。

郑梉得知这个消息后一连数月都寝食难安。

概因当今的北方之主,比之当年大明成祖皇帝还要富有攻击性,也是个动不动就喜欢亲征域外的主。

好在接下来的几年,大楚似乎把精力都放在了发展内政和外贸上,整个郑朝上下都暗自松了一口气,向大楚朝贡的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七十一岁的老头一脸煞白的坐在王座(他被黎朝封了王爵)上,嘴里把出卖安南的国贼莫敬耀用各种词汇骂了个遍。

郑氏家臣们都面面相觑,要知道这位从南方败退回来,在进入升龙府的时候也还是笑容不减,甚至很有风度的点评南方阮主干得不错。

“能调动的军队都已经下令征发,估计到了八月初,在对高平和楚朝一线能有四到五万士卒待命,民夫大约也能征到三万多,”郑主大将陈礼颂等到老头缓过气来立即上前汇报,“南方阮主那边本朝就只剩下一万人守卫,怕是会有些不妥。”

郑梉沉声道:“把守卫南方的一万人里再抽调五千人出来到北方去,阮福濒是个聪明人,不会在这个时候来占便宜。”

“否则楚国灭了我,下一个就是他!”

“是!”

下达了调兵的指令,郑梉迟疑了一会又摇起头来。

“不够!还是不够,可惜了去年那场败绩,若再有十万人,我何惧楚国?”

世子郑柞率先提议:“父王,我大越气候炎热,北兵若来也是秋中之后,不若立即征发举国男子,可得军二十余万,操练月余当可得用。”

郑柞的话得到了陈礼颂的赞成。

“北兵来攻不可小觑,当年恶贼张辅之所以能得胜,就有本国人心不齐、动员不足的原因。”

对于儿子和大将的提议,郑梉没有第一时间点头,因为他不知道在自己做出反应后,大楚会怎么做?

按照中原王朝的一贯习性,对于这种突发性的国外纷争,中原王朝要做好南征的准备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

如果他早早的举国动员,而楚军却一直不南下,届时难受的就是他自己了。

举国动员超过四个月,郑朝就会宣告破产。

郑梉的犹豫,让一旁的大臣看了出来,有人马上发言替主子说出了心里话。

“若是楚国一直不来攻,或者干脆放弃南下,咱们岂不是白忙一回?”

这话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北方那些人喊着要南下打他们,古往今来不知宣扬了多少回,可实际付出行动的也就两三位罢了。

“北人向来傲气,参照前宋、前明惯例可知,他们几乎每次南征第一次来的军伍都是二三流水准,兵力也不丰厚,几乎都是完败于我们才会吸取教训,”也有大臣跟进提出谨慎的观点,“若是楚国派来的军伍不强,本朝有必要全国动员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