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才能斩乱麻
生意场上的冒险就相当于一场博弈,你落哪一个子,敢不敢落下这一个子,都代表着一种勇气,同时也是一种决断。在这种关键时刻,经营者必须要在一念之间,做出自己的决定。有时候,一笔生意的成败,全看经营者是否能当机立断地拍板定夺。
一件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不能当机立断是很危险的。你越顾虑越观察,就越拿不定主意。你认为有价值的、对自己有利的,就要快刀斩乱麻地决定下来并付诸行动。认为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干脆不干,反正不要优柔寡断。现在很多商人的成功,其果断决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功的经验就是:敏锐观察,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1931年,绰号“川南王”的恶霸地主刘文采派人用假银元向宝元通购买味精。宝元通的业务员拒收后刘文采恼羞成怒,以“扰乱金融”的罪名将营业主任逮捕入狱,并扬言要杀营业主任的头,关宝元通的门,企图以此置宝元通于死地。
在刘文采的淫威下,果然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大有宝元通即将倒闭之势,再加上一部分股东要求退股,更给人以宝元通危在旦夕的印象。”
为了稳住人心,宝元通决定首先退还职工亲友在商店的存款。他们组织了二十挑银担子,每挑装银元两三千元,大摇大摆挑上大街,挨户登门退款。这一举动在宜宾城引起了轰动,既显示了宝元通临危不乱,注重信誉,同时也告诉人们,宝元通实力雄厚,殷实可靠,是不会轻易就关门倒闭的。因为敢于在关键时刻与大地主叫板,宝元通安然的度过了危机。商祖白圭为达到理财的目的,对各种市场信息极为重视,同时反应也极快,出手果断。一遇行情变化,立即做出决定,是买进还是卖出,绝不错过任何一次良机,用他的话说就是“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商场也很少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投资的风险可以说是无所不在,这就要求每一个成功的经营者,除了要小心行事之外,还要敢于当机立断,万万不可前怕狼后怕虎。
有一次,胡雪岩的徒弟陈世龙从外面打听到,上海的帮会组织——小刀会会将要起事。漕帮的首领尤五也证实了这个消息,这时候胡雪岩就犯难了。如果小刀会的势力扩大,外面的丝就难以运进上海了,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应该提前大批囤积、吃进生丝。不过囤积生丝也有风险,一是要占用资金,二是如果小刀会闹不起事,不到半个月就平息了的话,囤积生丝也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该何去何从呢?到了最后关头,也只能根据已有的形势做出预测了,至于这个预测准不准确,情况是不是会朝预测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但是,形势刻不容缓,必须马上做出决断。
胡雪岩前总后想之后,果断决定大量买进生丝,囤积在租界,准备到时大赚一笔!就算是高价也要大胆购进。
在胡雪岩的所有生意中,这一次的风险算是特别大。为了这笔生意,他调集了几十万银款,其中大多都是向同业拆借的。如果当生丝囤积了好几月,在利息都搭进去了不少时市场禁令突然放开,丝价必大跌,那么胡雪岩就会亏到姥姥家去了。
果断的决策来自于对事物发展的准确预见,胡雪岩做出这个决断不是头脑发热,而是有着充足的理由:因为小刀会有洋人暗中相助,政府肯定会想方设法治一治洋人。对于政府来说,最好的法子就是禁止和洋人通商。这样一来,不到三个月,洋人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生丝,那时生丝的行情就会大涨了。
形势的发展果如胡雪岩所料:两江督抚上书朝廷,要求以禁商之法惩治洋人。朝廷同意了,果不出几个月,丝价突然大涨。胡雪岩的这一决断大笔收获了白花花的银子。
一个人,要想赚大钱,必须得像胡雪岩这样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敢做别人不敢去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能察人所未察,在人所共知的风险中找出别人所未能看到的机会,只要看准了就当机立断,冒别人所不敢冒的风险。
商机,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机会均等的,而且商机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当机遇临门之时,是否能抓住,关键就取决于是否果断了。如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该出手时也不出手,那么,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走,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银子哗啦啦地从自己身边溜过。
敢做他人之不敢
要做一个能赚大钱的成功的商人,必须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简单来说,也就是要敢做别人想不到去做,或者想到了但不敢去做的事情,当然,这种勇毅是有基础的,那就是对事情的全面彻底的了解,预见的眼光,正确的推断。
胡雪岩正善于把握这些。
在清廷攻打太平天国初期,胡雪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提前得知了官票即将发行的消息。一日,刘二爷在路上碰到了钱庄总管刘庆生,他将刘庆生悄悄地拉到僻静之处,从身上掏出一个铁盒子,取出两张银票交给刘庆生。刘庆生入眼便觉得异常,不同于一般的银票。只见那银票是皮纸所制,上面写的是满汉合璧的“户部官票”四字,中间标明“库平足色银一百两”,下面还有几行小字“户部奏行官票,凡属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平素刘庆生见识的银票不算少,但从未见过这种银票。因此,他问刘二爷,得知这银票在京里也是刚通行,听说部署已经派人前往领去了,市面上不久就会流通。
刘庆生将这两张银票揣人怀里,直奔胡雪岩处而去。
胡雪岩命刘庆生召来来源钱庄和鸿财钱庄的大东家们请来一同鉴赏,以期弄清其来龙去脉。
来源钱庄的大东家孙胖子,反反复复地端详,然后放下银票说:“我隐约听说,京里要发行新官票,没想到已经出来了,上面做事也够快的了。”
“这种官票不知道发行了多少,说的虽然是‘属将官票更换银钱者,与银一律’,但如果这种官票太多,现银不足,那咱们钱庄岂不要蒙受损失了吗?搞得不好,会招致灭顶之灾啊!”鸿财的一位大东家摇摇头,忧虑地说道。
善于察言观色的刘庆生此时将目光射向了胡雪岩。胡雪岩此时却是满脸沉思之色。客人走后,当刘庆生问起胡雪岩的意见时,胡雪岩摇了摇头,又仔细看了看银票,说:“乱世出英雄。越是乱的时候,越才有机会。有其弊必有其利,最关键的是,我们随时都要抓住利的一面,就会永赚不赔。这就好比做米生意,跌得差不多时,就买进;涨得差不多时,就卖出。卖米是这样,做钱生意更是如此。你明白了吗?”
刘庆生也是聪明之人,听了胡雪岩的这番话,觉得颇有道理,自觉获益匪浅。但是要掌握好跌涨的趋势,这就要靠自己独到的眼光了,这眼光岂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它又从何而来呢?
刘庆生把自己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向胡雪岩请教。胡雪岩就此提出了他认为官票可行的几点依据:首先,京里发放这种官票,只不过是想聚敛银两,充实军饷,以对付太平军。其次,他认为太平军甘于守成,必不能成大器。现官兵得西洋利器相助,左、曾二位大人又带兵有方,故太平天国必败无疑。只要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朝廷必将感激。到时候,无论做什么生意,朝廷必将一路放行,这哪有不发的道理?
两天后,杭州钱业公司召集同行开会,商讨如何处理上头交下来的二十万两“户部官票”。刘庆生作为胡雪岩的代权人,在召集会上复述了胡雪岩关于“户部官票”的观点,并率先认销了两万两官票。其他钱业同行也踊跃认销,结果二十万数的“户部官票”还不够分派。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钱业还出现此种景象,连德劭年高的钱业值军执事也颇为吃惊,对阜康钱庄很是佩服。自此,“阜康”这块招牌,不但在同行之间,而且在朝廷里,也立刻响亮起来,经过阜康钱庄转兑、私蓄的朝廷官员也越来越多。
由此可见,胡雪岩之所以在做生意中能有“刀头上舔血”的勇气,首先源于他对时势、对商情的充分了解。这种勇气不是莽撞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最后决定,所以他才能在各个机会来临时有惊无险,并稳赚巨额利润。
商场无处不风险,不敢承担风险,唯唯诺诺,终不会有大气候,要想出人头地、称雄一方就必须具备大气魄、大胆识和果断的豪情,“成为王,败为寇”,视死如归地去玩一把,方不愧于一生。风险越大利润越高,在当今激荡、迅捷的社会变革中,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稍纵即逝的机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并敢于尝试的,以静制动的保守观念使人无法借此领略风骚,铤而走险已频繁出现在那些光彩照人的创业者身影中,冒险精神已成为逸个新时代中最畅销的口头禅,最有激励性的口号,最宝贵的财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冒险发家史和其敏锐的目光,卓越的思维创新,像一部经典西部片一样令人如痴如醉。金融大王摩根一生无处不在冒险,在险风恶浪中遨游,时常有惊世之举,冒险的清晰目标和强劲手段使之在背水一战的险恶环境中屡屡获胜,终成一代霸业。同样,胡雪岩的经商生涯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是他过人的胆识,敏锐的判断,当机立断的勇气,带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一点值得后来的经商者去学习。
有勇有谋有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