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历朝贯例,朝廷年前十天放假,一直到第二年元宵过后才重新上班,假期长达近月,这次在西京过年,应该比较清闲,没有那么多大礼仪,是以秦牧才如是说。
“陛下又有什么赚钱的路子?能跟奴奴说说吗?”
“最快当的,那当然是把你们卖了。”
李香君不禁嗔道:“陛下就是要卖了奴奴等,也得有人敢买才行呀。”
“哈哈哈”秦牧朗笑着,揽过李香君那小蛮腰,从她那娇嫩的樱唇里“抢”过一口美酒。
徐若诗稍稍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您若真要建别院,奴有些私房钱,陛下就先拿去用吧。”
大秦的皇宫里,徐若诗可称为第一富婆,光嫁妆就有几十万龙币。
李知茵也跟着说道:“陛下,奴也有一点”
嗯,这是第二富婆,她入秦和亲时,朝鲜王也着实送了不少嫁妆。
“行了,你们都别瞎折腾,朕就随口说说而已,花那么多钱建个别宫,一年也没机会来住一回,纯属浪费。”
董小宛给秦牧挟了块麂肉,然后问道:“陛下,今年不回南京了吗?”
“不回了,开春之后,朕要招蒙古及青藏各部首领来举办一场狩猎。”
其实除了这场狩猎之外,秦牧呆在西京长安,还想图个清静,他制定的很多政策,若是回南京一一交到朝堂上去讨论,别说五年,恐怕就是十年也也落实不了几样。
那些御史言官多是刚直的秉性,犯颜直谏是小事,象上次那样敢于死谏的也大有人在。
这次来西京,秦牧以亲征为由,一个御吏言官也没有带。在西京推动一些政策的落实,先把生米煮成熟饭,阻力会小很多。
*********************
PS:求推荐票,求订阅,说实话,归根结底,俺这样的小作者还是靠订阅混口饭吃,各位亲,支持一下吧。
(未完待续……)
第856章 内因
***
秦牧出城狩猎,一去数日,他狩猎的范围,并不限于秦岭。每到一地,总会微服到平民百姓家中去坐坐,听听百姓的心声,了解一下民情。
历史已经一再证明,有些人起初做得很好,一但住进了深宫大院,脱离了普通民众,制定出来的政策往往就会脱离实际。
秦牧认为,所有的顶层设计,都需要一个民意基础,否则就很难推行下去。因此在这冬季,他再一次借狩猎之名,行微服私访之实。
除了以往的民生问题,秦牧这次还着重了解了一下西北禁伐的实际情况。从他亲自走访了解的情况来看,农典章把禁止乱伐的工作落实得还可以,各县都迅速成立了林业巡佥司,对县内的树林进行了巡察统计,宣传工作也在全面铺开。
不过民众对这道谕令还是有些抵触的,从百姓口中秦牧了解到,有不少百姓农闲时会去打柴挑到城里去卖,以补贴家用。他们担心增税后,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马车上,李香君忍不住说道:“陛下,常言说得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百姓一样都离不开,既然民众有所抵触,要不只税建筑用的木材,别对柴火增税了。”
李香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对柴火增税,煤矿的开采转运需要时间,蜂窝煤供应还跟不上的时候,自然不能立即对柴草增税,这需要一个过程。
秦牧摇头说道:“现在每家都分到了田地,就算立即全面禁止打柴,对农村百姓的生计也不至于有太大的影响,受影响大的反而是城里消费柴草的人家。”
“可是,有些百姓依靠打柴补贴家用,如果以后不能打柴。对这一部分百姓总是不小的影响。”
“是有一定有影响,不过朝令夕改更不可取,禁伐令虽然是关上了这些百姓的一扇门,但再会他们另开一扇门就是,不一定非要靠打柴,才能补贴家用。”
这次朝廷的禁令,其实并非全面禁止伐木,而是禁止滥砍滥伐,比如一片树林,你不能一定砍光。要分批砍伐,砍一株要补植三株,将这一点纳入地方官的政绩考核之中。
实际上,以上这些都是治标之策,真正起作用的是增加木材税率,用税收来调节人们对木材的消费取向。
柴草也是一样,入城的柴草加税之后,城里的百姓的消费成本就会增加,而一但有更实惠的蜂窝煤供应。城里的百姓就不会再购买柴草,没有买卖,也就没有砍伐了。
在古代,税收往往是比较单一。而且终其一朝很少改变,这其实是不可取的。
在后世,税收的作用绝不光是维持国家的收入这么简单,它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通过税收来引导消费,配合政策的调控。
说白了,就是想扶植那个产业。就给它减税。反之就给它增税。灵活的税收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不可缺少的手段。这往往比任何禁令都有效。
李香君往秦牧怀里钻了钻,仰起精致的花靥问道:“陛下准备给百姓另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
“朕看了一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