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明扬天下免费阅读全文 > 第359部分(第2页)

第359部分(第2页)

不过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南方不缺民望,但淮河以北的士庶心中,却未必有多高的声望。毕竟这些土地才刚刚纳入治下两三个月。

这年头消息优传播困难,很多北方百姓,甚至连他这个秦王也是刚刚听说也不奇怪。加上自己太年轻,崛起太快,这些都有可能让北方的百姓产生疑虑。

民心这东西,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而且很重要。如果不能让百姓认同你是正统的,一有人煽动,很容易就会发生叛乱。

象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之类的口号,之所以能煽动那么多百姓跟着造反,正是由于这些口号否定了“正统”的合法统治。

秦牧深知民心的重要性,所以从起兵之初,就十分注意大义名份。在赣州最艰难的时候,他被逼到那份上,还犹豫要不要立即树起自己的旗帜,也是顾虑到这个大义名份。

此刻,秦牧面对群臣伏请自己早日登基的情景,他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的决定。

在群臣目瞪口呆之中,他严肃地宣布:先往关中祭陵。

此举包括司马安在内,都十分意外,但司马安很快反应过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秦牧的决定。

紧接着,李源、杨慎等人,纷纷出班表示赞同。

本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原则,秦牧还就自己前往关中祭陵一事,向天下颁布了一道旨意。

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这个秦王是如何的谦逊,在群臣再三促请之下,“唯恐德望不足”,“犹恐始祖英灵不佑”,是以先往关中祭告始祖,才敢言天下事。

大臣们开始紧张筹备御驾入陕祭陵一事,秦牧回到后廷,招来燕高飞,对他说道:“你立即飞鸽传书,让巡抚关中的宋献策,以及李定国、于成龙等人,提前着手筹备祭陵一事。务必要精心准备,要做到隆重而庄严,合乎古礼;

我华夏这几百年来,先是宋亡于蒙元,今番又有大半江山沦于胡虏铁蹄之下,世人皆疑我中华气运已损,是以屡屡被异族欺凌。

今番本王入陕祭陵,是要振奋天下民气,重铸泱泱华夏之魂。是以,即便有所糜费,也不必计较。本王平日便是缩衣节食也无妨,但在祭拜始祖一事上,一样都不能省。”

“臣遵旨!”

燕高飞郑重应了一声,便要退出。

秦牧突然想起一事,又把燕高飞叫住:“你等等,传本王令,将满清一干王公大臣,以及范文程、孙之獬等汉奸一并带上,作为本王献给祖先的祭品。

今番本王还要让世人看看,什么叫胡无人,汉道昌。哈哈哈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喏!”

燕高飞刚退出,侍候在殿中的大玉儿脚一软,扑嗵跪倒在地,流着泪哀求道:“秦王,秦王!你饶了福临一命吧,秦王,福临他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秦王,福临当初只有六岁,入关的决定,都是多尔衮他们做出的,福临他他呜呜呜,都是我害了他,当初我就不该让他去坐那个位子”

大玉儿这回是真的方寸大乱了,哭成了个泪人,她就一个儿子,这些天她费尽心机讨好秦牧,所求的,无非就是要救儿子一命。

见秦牧不置可否,她跪爬过来,伏在秦牧脚下不停地哭求道:“秦王,您是天下英主,福临他只是个小孩子,你饶了他吧,秦王,奴婢今生来世,做牛做马,结草衔环报答秦王您的大恩大德,秦王”

“行了!”

秦牧淡淡一说了一句,然后举步而去。

确实,福临只是个小屁孩,确实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入关的决定,屠杀汉人的命令,都是多尔衮他们下的,这没错。

但谁让他是满清的皇帝呢?再小你也是皇帝,那就得付出一点代价才行。

******************************

PS:求订阅,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653章 伏子(求月票)

***

北伐大捷之后,秦王要往关中祭陵,告慰先祖。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得天下皆知,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以前的君主,只要有机会,谁不是急着去抢那张龙椅,生怕迟了那么一刻。

不比远的,就拿现在的广西和广东来说,占着偏远的一隅之地,千儿八百个人,手上几条烂枪,还不是抢着称帝抢破了头,甚至不惜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秦牧驱逐鞑虏,恢复华夏衣冠,领有四海,功莫大焉!在百姓切切期盼,群臣再三劝进之下,还要千里迢迢赶往关中,先行祭陵,而不抢先登极。

这是对华夏先祖的致孝,是海一样的胸襟,这样的人,才配做天下之主嘛!

有些人不禁想起永乐当年之事,朱棣打下南京时,急不可耐地赶去金銮殿登基,还是有人提醒他“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朱棣才惊醒,连忙去谒陵,此举显得非常虚伪,但打着一个“孝”字,还是取得了天下人的认同。

秦王今日之举,与朱棣不可同日而语。以眼下的情况,秦王并无必要先去祭陵,却坚持这么做,这就显示出了十二分的诚意,教人打心眼里佩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