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礼毕,诸君,开席!”王百户浑厚嘹亮的声音响起。
开席了开席了。
听说今天吃的是一整碗的红烧肉、以及两个大馒头,跟第一间乡武堂开学时,燕国公他们吃的一模一样。
学员们很激动,但被打怕了,谨记顺序,由各镇推选出来的首领学员举牌,分批去领取饭食。
第一批领饭食的不是镇,而是隶属县城这一片的子弟学员。
首领学员是韩族长的侄儿,韩十荣,今年十七,壮实高大,天生力大。
因着力大,被韩师爷请周班头帮忙教过武艺,算是韩家年轻一辈里最能打的。
本来该给他说亲了,可他听说要建乡武堂后,闹着不说亲,要进乡武堂,不让进他就跑天芒府去。
家里不给户籍办路引,他就做流民!
好家伙,因着这番话,差点被家里打死。
打完后,家里也妥协了。
毕竟都十荣了,家里实在不缺他这个儿子,就随他去了……只因韩家有一条祖训,留九成子弟镇家业,放一成子弟某新荣。
韩十荣举着木牌,腰背挺直,一出场就比全场九成九的人高了一截。
光是这个体格,就震慑不少人。
原本有家住县城内的子弟学员不服气他当首领的,也因他这个体格,服了。
不服能咋的?
难道真要挨这大块头一拳?
那不是白挨了?
不如早点认怂,还能少挨一顿打。
“报,韩十荣带领县属子弟学员,请来领饭食!”韩十荣声似擂鼓,喊得全场人都为之一振。
钟百户笑道:“这小子适合当传令兵,这声音,都穿耳。”
姜大郎却觉得:“这样的体格,做重甲兵,更能出战绩。”
钟百户闻言都惊了一把,小子,你一个没打过真大战的,竟比我还狠心,把乡武堂学员当正经甲士用。
不过……
“你说得对,这个韩十荣确实更适合做重甲兵。”
就怕韩家不舍得。
“报,吕三文率领泰丰镇子弟学员,前来领饭食!”吕三爷举着牌子喊,他身后是大小高矮不一的泰丰镇子弟学员。
老实讲,他这年纪大得,很多人都侧目。
吕三爷的年纪,已经能当牛早阳的爹,但他还是报名成功了。
无他,只因官军二门怕东漠人今年底就会打来,所以乡武堂除了要招韩十荣这种年纪正得用的青年以外,还要招牛早阳、孔三双等半大孩子,再招最少两成的大人。
如今,乡武堂学员的招收年龄是,青年四成、小少年三成、壮年三成。
吕三爷就是壮年学员的代表。
而吕三爷去过首府,见过燕国公,还会武,管过泰丰镇吕家的子弟巡逻队,因此他威望不小,已经是子弟学员们认可的老大。
不过昨晚他没留宿伍家宅子,否则孔生武他们也不敢狂。
将近两千名子弟学员,可因着乡武堂是军规治理,所以他们只用两刻钟就领完饭食。
而这就是在练他们的速度。
捐资老爷们不用去打饭,自有人给他们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