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时空之门1619老崔052 > 第79部分(第1页)

第79部分(第1页)

难民的吸纳,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工业化建设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的。

王书辉不仅需要人口,更需要全方位的掌握这些人口。把青壮年的男女培养成各种工人;把小孩子送进学校学习系统的现代化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王书辉实实在在的掌握很大的势力范围。

另外一方面,封建土地所有制对于人力资源的束缚,更是直接和工业化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相冲突的。王书辉对于封建制度的憎恨,确实是深恶痛绝的。但是,他和地主富农们并没有个人恩怨。他要消灭他们的原因是很理性的,因为他们阻挡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了。

对于王书辉来说,他可不管你是谁,只要是挡在中国工业化的脚步前的人,除了被消灭之外,他不会采用其他的对待方式。

复兴会的会员们和地主富农、土豪劣绅们,是有阶级仇恨的,是一种私仇。复兴会的思想理论给他们报私仇的想法安上了一个圣洁高尚的借口。但是,对于王书辉来说,别说这个时空的人,就是现代社会里,他也从来也没和什么人有私仇。

他所不满的一切的人和势力,都是在阻碍中国的进步,阻碍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人和势力。

在明朝末年这个环境里,阻碍中国进步的,将会造成中国从世界第一强国的宝座上跌落的一切人、势力、团体、民族、国家,都是他要消灭的。这无关个人感情,完全是就事论事,是一种理性上的认识。

王书辉的这种想法,是先有了一个建立工业化中国的大目标之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采用相应的手段。但是,他的这个实际的想法,对于其他的人,无论是自己的弟子、复兴会的会员,还是他准备招揽的三个年轻读书人,都没办法解释。

因为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古代人,这群纯粹的农业社会的人,是完全没办法理解工业化这个概念的。对于工业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工业化的国家有多么强大,他们完全没办法理解。

要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的。现在才是十七世纪二十年代,距离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有一百多年呢。而且,即使是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那个时候的工业化,和王书辉所认知的工业化,那也是米尼弹和原子弹的区别。

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正的建成基本的工业化国家,那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候的事情。距离现在那是三百年以上的时间。所谓的千古完人空一格,都搞不清楚什么叫工业化。空一格还出过国,见过工业化国家是什么样子呢。你能指望明朝末年的古人能够理解工业化的概念么。

所以,王书辉对于复兴会会员,只能从道德的角度,从正义性、公正性的角度,进行理论宣传。现在看来,至少在造反问题的认识上,复兴会的大部分会员,切切实实的接受了王书辉的思想。

但是,对于顾君恩、宋献策和牛金星这些封建制度的利益既得者,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宣扬土地革命的正义性,这很明显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对一个爱吃糖的小孩子说,吃糖会损害他的身体健康。他会老老实实的听你的话,不吃糖了么。肯定是不会的。即使吃糖损害他的身体健康是个事实。但是,从这个小孩子自身的立场上讲,他就是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所以,合格的父母,或者通过打屁股的办法,或者通过骂人的办法,才能让小孩子不能肆意的吃糖了。

当然,对于顾君恩、宋献策和牛金星这样的,在历史上留有大名的成年人,肯定不能使用对付小孩子的手段。他们或许在加入复兴会之后,在复兴会不断领导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取得大量成就之后,才会逐渐的认识到,封建制度极其附属物全都该死。

但是,在这之前,王书辉就必须想一个听起来比较合理,比较能够唬人的说辞,把他们先笼络住了。

不过,让王书辉琢磨出些冠冕堂皇的话来,他是能做的到。但是,王书辉自己却不认为,自己都不相信的话,能够被自己用来说服别人的。这不符合他实事求是的价值观。至少,在说服他们使用的材料上,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

出于这样的考虑,王书辉在听了牛金星的话之后,沉默了大约有五六分钟的时间。在这五六分钟的时间里,王书辉表现的相当真实,没有任何的掩饰。为了能够更好的思考,王书辉站起身来,在客厅了踱步起来。

他的这种举动,倒是博得了顾君恩、宋献策和牛金星的好感。对于他们来说,王书辉能够慎重的思考他们的话,这是对他们很看重的表现。至少他们知道了,王书辉下面的答话,不会是虚与委蛇的假话。

想了一会儿之后,王书辉才开口说话了。他对顾君恩三人说道,“以三位先生的眼光,如今这天下的形势如何了。”

王书辉的问话,回答起来非常的有难度。这是对三人国家级视野的一种考验。从传统的角度说,任何一个读书人都不会随便的回答这样的问题。他们都有读书人的自尊和自傲。他们都觉得,即使不能像诸葛孔明一样说出《隆中对》来,但是,也要把自己的最高水平表现出来。

无论王书辉是不是个造反者,无论自己是不是要接受王书辉的招揽,自己都必须把自己的水平表现出来。这是三人的共识。

思维敏捷,一直关心国家大事的顾君恩第一个回答了王书辉的话,他说道到:“大明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上承唐宋之法礼,下救秦汉之遗民。得国之正,旷古绝今。朱氏享国两百余年,虽祖宗之德有所稍减,但是天下万民仍要尊其正统的。”

顾君恩讲的是朱明王朝统治中国的正统性。对于洪武皇帝朱元璋得国的正统性问题,后世的很多史学研究者也是认同的。对于这一点,王书辉也觉得有道理。所以他点了点头。

对于社会关系问题考虑的最多的牛金星第二个说道:“大明以士大夫治天下,与士大夫共天下。上有内阁总领国政,下有士绅主持乡间。无论在朝在野,士大夫与大明都共生共存,血脉一体。士大夫与朱明虽多有龌龊,但皇权政权有争有和。两百年太平岁月,恐怕天下万民不易鼓动。”

牛金星讲的是明王朝的统治阶层的组成。大明朝的士大夫和皇帝,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而在于他们这些读书人看来,想要造反,没有士大夫阶层的支持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他对王书辉论述士大夫对明王朝的忠诚,就是想要告诉王书辉,光是有武装力量,想要动摇朱明王朝的统治是很不容易的。

王书辉虽然根本就没准备去争取士大夫阶层的支持。但是,他也知道,从封建王朝更新换代的角度考虑,士大夫阶层的投靠是很重要的。汉朝建立有战国贵族的支持;魏晋建立有门阀集团的支持;隋唐建立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宋明维持稳定,有科举制下的读书人的支持。这些都是封建王朝能够成功建立和维持的重要因素。

虽然王书辉想要建立的国家,是完全不同于封建王朝的近现代国家。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他不能说牛金星的话是错的。所以,他听了牛金星的话,也是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年轻时代的宋献策,还不是后来的那个喜欢装神弄鬼,好逞图谶之术的老头子。因为在三个人中的脑子最慢,所以他最后一个回答王书辉的话。但是他说的话却有些惊世骇俗的味道。

他说道:“以在下之见,如今恐怕是快到了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时候了!”

听了宋献策这语气坚定,效果却恍若惊雷的话,顾君恩和牛金星都心中大惊。

他们两人心里都不约而同的叫到,“这个小矮子害死我也!这等大逆不道等若叛逆的话,可不是你这个读书人该说,我们这些读书人该听的。这个死矬子是要害死我们么!”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