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时空之门1619老崔052 > 第74部分(第1页)

第74部分(第1页)

行过土改,没有工作组驻扎,没建立民兵组织的非基地村。在土匪武装和政府军过境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惨状。

王书辉是想用现实来教育一下复兴会全体会员和复兴军的战士的。

正带领着部队,在袁家畈驻扎的王书辉不知道,詹家寨和荆州卫的联军根本就没给他这个机会。仅仅是一个复兴军的小队(班)长,带领着一个村四十多人的民兵队伍,就把复兴军大多数战士视为大敌的反动联军打散了。

不是以军队形式的矿匪和官军,给各个非基地村的村子带来了浩劫。而是那些彻底变成流匪之后的败兵,他们肆无忌惮的杀人、抢劫和纵火,给附近村镇造成的难以想象的破坏。正是这些败兵的肆虐,才对复兴会的会员和复兴军的战士们,进行了现实的教育。

几百个全副武装,没有统一指挥的败兵们,结成大大小小五六股规模不一的流匪,对复兴会势力范围外的村镇,进行了肆无忌惮的劫掠和破坏。

面对着种种惨象,复兴军的战士们,复兴会的会员们,才真正的认识到:没有复兴会这个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保卫人民的组织。天底下的老百姓,要过得如何的悲惨和辛苦。

。。。

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

不说外国人的情况。し单论中国人。就中国人的承受能力而言,呈现出的,是一种承受能力和时代发展成反比的状况。用一句东北的民谚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黄鼠狼下(生)豆楚子(一种田鼠)——一窝不如一窝”的状况。

现代人的承受能力之弱,从现代社会的社会现状就可以看的出来。因为屁大点儿的事情,在几个别有用心的混账东西的挑唆下,现在的人立即就能成群成群的闹起来。

如果问一问那些经历过民国时代,经历过日伪殖民时代,经历过军阀混战时代的人,在那些个时代的生活的话。现在的人,绝对会对那些父辈、祖父辈的人的承受能力,感到目瞪口呆。

现在的人绝对难以想象,在帝国主义侵略者、封建统治者和官僚资本家的野蛮掠夺和残酷剥削下,我们的祖父辈们,是怎样在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忍气吞声、兢兢战战的度日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兵灾”这个概念,就绝对是,别说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这些年轻人了,就是我们的父辈们也都不知道的一种东西。

“兵灾”指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当兵的造成的灾害,是人民的军队成立前,在漫长的旧时代里,长期存在的常见现象。兵灾可以说是,封建军队,包括封建王朝的政府军和封建军阀的私军,出于缺乏补给的客观原因和挑动士气的主观原因,统兵者直接放纵或者暗中默许士兵,对百姓进行烧杀、强奸、劫掠和屠城等行为。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古代俗语,就是这么来的。具体的例子,远一点的有曹操屠徐州,近一点的有曾国藩的湘军。更近一点的有,在解放前的军阀割据时代里,各地军阀的部队,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和敌人的势力范围内,对百姓的劫掠和屠杀。最近的,驻扎在日本的美*队,层出不穷的对驻地日本女性的强暴事件,也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这句话可不是文学家的修辞,而是身处封建时代的普通中国人的心声。

有些人一看到这个解释,可能立即就要跳起来说,“谁说的啊,古代的时候不也有岳家军、戚家军那种‘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么!”

回答这个问题再简单也没有了。按照一般规律,一些典型事例之所以是典型事例,就是因为这个事例的典型性和特殊性。按照老百姓的经验可以知道,人越是嚷嚷什么,标榜什么,那就说明这个人最缺乏的是什么。

“岳家军”、“戚家军”这种军队,就是因为他们是封建时代里的奇葩,所以才会在史书上,在传记上,在文学作品中,被一代代的中国人反复的提起。同理可证的还有,包青天、海青天等,在史书上凤毛麟角的清官。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回到“兵灾”这个事情上来。无论是在乱世,还是在所谓的“治世”。有组着的军队,和失去组织的军队,只要一进入百姓的聚居地。那么,对于百姓来说,兵灾就开始了。

比如说,在王书辉穿越的时代里,距离黄家坪村只有十几里的熊家河村,就遭受了一场突然的兵灾。

所谓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刚刚吃完午饭,正准备出去洗碗的熊大,突然听到一阵吵嚷声。

熊大是个很谨慎的人,他没有屈从于自己好奇的本能,推开门去看看发生了什么,而是立即用顶门杠把自家的门顶的死死的。然后转身回到屋子里,让自己的老娘,妻子和两个儿子,拿着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食,躲到屋子里的菜窖中。

用了十来分钟,做完了这些事情之后,熊大故意弄乱家里的摆设和东西,拿起顶门杠把门打开。之后,他就拿着那根粗大的顶门杠,悄悄的藏在院子里的一口水缸后面。

普通的老百姓一般是不会像熊大这样,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表现的这样井井有条和冷静迅速的。

现年二十九的熊大,原本并不是熊家河村的人。他本是湖北西部地区的永定卫的人。永定卫,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卫所。这个卫所设立的主要作用,就是防范卫所周边的苗民。

群山峻岭中靠山吃山,以打猎为生的苗民,一般都非常的凶悍。在明王朝军力强盛的时代里,卫所的力量大于苗民的力量。卫所兵经常进山清缴苗民山匪。两百多年过去后,卫所的军力早就涣散了,永定卫和苗民们的强弱关系转换,变成了苗民经常成群结队的下山骚扰卫所。很多时候,卫所还会被作乱的苗民攻破,在卫所里的军民,会被作乱的苗民劫掠屠杀。

原名辛大的熊大,是永定卫的匠户家庭出身。在一次苗民作乱中,熊大的父亲和哥哥,被作乱的苗民杀死。躲过一劫的熊大带着母亲,趁乱逃出卫所。母子二人辗转一番之后,流落到熊家河村。

靠着家传的打铁手艺,辛大在改名熊大之后,就在熊家河村落地生根,娶妻生子。正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才让熊大形成了这种准备充分,可以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习惯。

躲在水缸后的熊大明显的感觉到,村子里突发的叫喊声,主要集中在熊家河村的大地主熊万年家附近。喧嚣的声音持续了整整一下午,到了晚上的时候,熊万年家附近着起了大火。

熊大知道,这是土匪或者什么其他的人,已经离开了。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并不意味着自己一家已经安全了。劫掠过后,趁火打劫的流氓无赖也非常的危险。

熊大立即拿着顶门杠回到自家的屋子里,把自家的家门,用顶门杠死死的顶住。之后,他拿着家里的菜刀,警惕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出门打探情况的熊大发现,熊万年家的大院子,已经被大火烧成了一片白地了。不少本村的村民,都在熊万年家的废墟上翻翻拣拣,试图寻找一些有用的东西。

很多住在熊万年家附近的人家也遭到牵连。不仅好几户人家的妻女被匪人们侮辱,还有好几家的男人也在反抗中被匪人所杀。本村三分之一的人家,都遭到匪人的劫掠和骚扰。

看着熊万年家附近的惨状,熊大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他觉得住在村子里也真够幸运的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