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时空之门1619老崔052 > 第59部分(第1页)

第59部分(第1页)

!?br>

“我早就在会议上对大家讲过了,‘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出自《毛选》第三卷《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可是,很多人就是拿我的话当做狗放屁。我说什么对他来说,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简直就连狗放屁都不如。”

“林雨泽同志,你刚刚没下船的时候说了什么话,你在这里再讲一下。”

林雨泽是个聪明人。刚刚王书辉发布讲评命令,大家集合站排的时候,他心里就开始不安稳了。等到王书辉讲到一双眼睛一双耳朵那里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捅了篓子,王师尊要发火了。

不过,大家都是王师尊的弟子出身,这种被当着面骂的情况,大家早就习惯了。所以一听说王师尊点了自己的名字,他就立即喊“到”,之后,就立即出列,按照命令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话。

王书辉这个时候,火气已经随着那句狗放屁放狗屁的骂人话,消散的差不多了。所以,他上前给了林雨泽一脚,让他滚回队列之后,就继续对大家讲评。

“在这里,我就不再骂林雨泽这个混犊子了。但是,我最后警告你们一次。调研的时候,除了提问题和组内讨论之外,把你们的臭嘴给我闭严实了。现在,我们一起,把我在准备会议上让大家背诵的,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话,集体背一下。”

说完了这话,王书辉就带头领着大家背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复兴会员的耻辱,岂有复兴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

这边,王书辉领着一个小队的人在这里排着队,背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调查原则。那边,等在码头出口,准备迎接王书辉调查组一行,站在赵家滩工作组组长身边的,年纪四十多岁,秀才出身的赵家滩农会会长赵鹤年,额头上直流冷汗。

在他眼里,王书辉这位皇亲贵胄。和他想象的那种温文尔雅的形象完全不同。他刚刚踢打下属的行为,实在是有辱斯文。而且,也太跋扈粗鲁了一些。

赵鹤年是个自耕农。他是由赵家滩全体村民选举出来的农会会长。和其他的基地村不太一样。赵家滩这里,除了原来直接由马松华家的一个管家直接管理的大量土地之外,全村并没有其他的大地主了。除了少量的自耕农以外。整个赵家滩的村民,一半给马家当佃农,一半在长江上打鱼为生。

工作组在进驻赵家滩之后,除了召开了大会,打倒了马松华的管家一家之外,就是分地和组织生产的事情。因为没有地主存在,又有一半的村民是渔民。所以,打倒了马松华驻在赵家滩的管家之后,整个赵家滩的阶级矛盾就全部被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原来给马家当佃户的村民们,积极拥护复兴会工作组的举措之外。其他一半儿做渔民的村民,对复兴会工作组的工作,一点儿也不配合。而且,因为整个赵家滩没有一户外姓人。所以,在农会选举的时候,赵家的族长,以教书为生的赵鹤年被选为农会主席。

族长当农会会长。这是整个复兴会,三十多个基地村里,唯一的特例。

。。。

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

明朝末年的农村,和现代社会的农村是两个概念。【阅】 章节更新最快

王书辉是个东北人。他去过很多次东北的农村,对东北的农村非常了解。他在福建读了四年的大学本科,也去过福建的很多农村。所以,他自认为对于中国的农村还是有些了解的。

王书辉在东北看到的农村,都是那种一望无际的大片原野。在好像看不到头的大片整齐的农田之间,散落着一些红砖红瓦的大瓦房组成的村落。这些村落由一条条水泥马路连接在一起。

而王书辉在福建见到的农村则是那种很城市化的农村。农田虽然也不少,但是,各种自办的小型企业才是福建农村的主要内容。每个村子都是四五层的楼房林立。基本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而且还不一定只有一辆。

反正,无论是东北的农村,还是南方的农村,除了要使用各种农业机械种地之外,农民的生活和城市居民的生活都差不多。在王书辉眼中,好像无论是东北农村,还是福建农村,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好像都要比城市居民好一些。

赵家滩村给王书辉的第一印象,就是很脏。从码头到村子的小路,明显是前不久修整过的。但是,因为这两天下过雨,所以泥土夯实后铺上细砂的狭窄的小路上,一片泥泞。王书辉走了一路,搞得鞋面上到处都是泥浆。好在他穿的是复兴军配发的皮靴子,虽然鞋面上到处都是泥水,但是实际上脚上并没有沾上泥。

等到了村子之后,王书辉就对赵家滩村产生了第二印象。王书辉对赵家滩的第二印象就是穷。除了工作组、农会和民兵之外,王书辉在进村的路上,看到的所有村民,无论是大人、小孩、女人,还是老人,穿着打扮都是破衣烂衫的样子。虽然是大冬天,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穿鞋。他们脚上穿的很明显不是鞋,而是一些用稻草编好的绳子绑在脚上的破布。

不过,在进村的路上,王书辉看到的村民们,精神状态明显还不错。除了看到他们一行人的时候,大家表现的比较畏惧,不自觉的就想躲避以外。所有的人,营养状况还可以。至少不是他刚到明末的时候,在路上看到的那些人的那种面黄肌瘦的样子。

更主要的是,王书辉没有看到一个闲人。所有的人都在工作中,或者很明显的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样子。即使那些在自己家门口坐着的人,手里也都在干活儿。大部分人都是在编筐。

因为在码头上已经被王书辉教训了一顿了,所以大家都没什么动静,只是静静的观察着路上的一切。而王书辉更是严格贯彻自己的要求,一言不发的在赵家滩村工作组组长和农会会长的带领下,向着工作组的驻地走去。

农会会长赵鹤年已经在码头上就对王书辉产生了一定的忌惮。走路的时候发现王书辉一言不发的观察着村里的情况,他也不敢上前说话。陪在王书辉身边的赵家滩工作组组长邓大光和副组长文明两人,因为觉得自己在赵家滩的工作开展的不太好,所以也不怎么太敢和王书辉套近乎。就这样,在一片安静中,考察组一行到了赵家滩工作组的驻地。

赵家滩工作组的驻地和其他基地村一样,是在被打倒的地主家里。赵家滩这里原来的地主就是马松华家。不过马家只是派遣了一个管家在这里,所以,赵家滩的工作组驻地,就是这个管家在赵家滩的住宅。赵家滩的农会和民兵队,也和工作组一起驻扎在这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