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境在灵山学府进学,程管家就飘在外面四处处理店铺的事情,一直没有归家,现在能在钦州碰面真是巧了。
“程伯,给您介绍下,这是我大婶娘,这是我郑爷爷!他们前两个月就回来了,只是你们一直没有在家,无缘一见!”武暖冬嘟嘟小嘴,很是心喜,“郑爷爷、大婶娘,这位是咱们村程家的大管家,当初就是程伯和子境哥带我们进的高门村,也是程伯帮忙我们才在村里落了户。”
钱氏和郑文自是一番感谢,程管家连称不敢当。
客套几句,几人坐下,让小二上了壶好茶,程管家从怀里掏出几封信,厚厚一沓,数起来得有一天一封的量,“暖暖姑娘,这是我家少爷给您的信,若是有回信可以交给我,过两天我要去灵山县一趟。”
武暖冬接过,有些苦笑,“程伯,我只有时间回一两封,明天还要出门呢!”
“是有何事?”程管家关切的反问,“泰和楼在钦州城有段日子了,多少混熟了些,有事的话,不妨说出来大家商量。”
郑文捋捋小胡子,“是想开个药铺,所以这两天暖暖跟着我们一起去看店铺了,今天看城东的不大合适,明天会去城西看看。程老弟,你想想有何门路吗?”
程管家蹙眉想了想,“我回去问问掌柜的,他是钦州本地人,认识的人多,或许手头有资源。”
武老爷子抱拳,“那便麻烦了!”
“您客气喽!”程管家回以礼,“等会去泰和楼用餐,我以为吩咐他们留了雅间,千万别拒绝,这泰和楼能有今日,多亏了武家。”
老爷子没有推辞,两家关系不错,没必要过于生疏客套。
院试要三天,考秀才更是严谨,这三天不得出殿,吃住全在里面。
无需顾及两个考员的晚餐问题,索性几人跟着程管家去了泰和楼,就手转转附近的商铺。(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生意
城西的房价虚高,房型也极好,却是富贵人家住的宅院,有几栋高大上的酒楼竖立其间,总体来说不适合开药铺。
还好程管家带来了好消息,泰和楼所在的那条热闹街巷有家杂货铺子要转手,老板的儿子在锦州发了家起了大宅院,准备把家中老父接走享福,那间铺子原本想要租出去,年年收租即可。
所幸泰和楼的掌柜跟此人颇熟悉,便提及了出售一事,银钱方面应该是便宜不了,但房子确实不错,两层小楼。第一层是大开间足有四十平米,可以售卖平价药材;第二层三个隔断,一间能做库房、一间可以出售珍贵药材,另外一间准备给坐堂大夫和掌柜当短暂休息的地方,后面有个小院,两间规整的柴房。柴房收拾出来,既能存药又能让小二夜宿。小院面积也有十五平米,平时筛筛药足以。
一套街正中的商铺二千五百两,价格在这一带适中,主要它位置很好,左边挨着居民区,右边挨着商业区,离着医馆有两条街的位置,方便病人拿药。
怨不得主家之前不肯卖,这个位置即便不卖平价药,随便开个什么,经营有方的话都是容易赚钱的。
武暖冬当即拍板,买了。
她和郑文合股经营,她出房产和药材,郑文出人手和技术。
表面听起来似乎武暖冬出的钱多,但实际上,她也省了很多事。
人手方面包括了寻找坐堂大夫和掌柜。以及他们每月的工钱,药童则在武家下人里选拔。技术则是结合武暖冬提及的药丸,由郑文开发研制成药。
武暖冬不过是前期房产的投出。家里那成片的药园也足够供应货用。但是郑文不仅要负责管理监督,还负责了药品的开发。
好在郑文也有不少的师兄弟,他们多少是有名的大夫,虽不可能去小药铺当个坐堂大夫,可他们还有不少徒子徒孙,这些人还不够独当一面的资格,却足以审查药方。帮助拿药的百姓审视所需药材适不适合。等到干上几年,积累些经验,才能出师替人看病。
至于药丸的制作则由郑文培养出来的药童完成。这些药童都是武家的家仆,绝对能保证药方不会被泄露,况且药童成长起来便能替代坐堂大夫,为以后打下了基础。
虽是比平常忙了很多。郑文却一点都不在意。他拿到那些武暖冬抄录的成药之法时,眼睛便通亮,治病救人一直是他的宗旨,而今,药丸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熬药和存药的不便,尤其是感冒丸剂、退烧药丸等这种药品简直是娃们的福音,要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不能及时退烧。而毁掉了脑子,甚至失去了性命。还有愈合散、止泻灵等。都是惠国惠民的便宜好药呀!
所以在店铺装修、人员培训的期间,他是一头扎进房间,专注的把这些成药研制了出来,之后把前段所需的配药和药材比例教给了两个徒弟,等他们熬制出成品,再把成品交给选出的药童,由他们完成最后一步。
之所以分开教,还是因为赵臣。
方子是武暖冬的,他不能自私的当作他的成果传给徒弟,有暖暖种出的好药加成,成药的疗效和利润有多大不难想象,他怕赵臣一时迷了眼做错事情。
一个月后,暖心平价大药铺横空出世,开始时,拿着方子买药的不少,那些药丸几乎无人问津,但渐渐的,有些人抱着一试的心态,买了愈合散、退烧药和止泻灵这些救治急症的成药,用过后,立刻发现药丸的好处,不仅见效快还省事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