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暖冬也不客气,说起了红薯小麻团的做法。
红薯蒸熟、去皮捣成泥。加入糖和糯米粉搅拌均匀。之后像是揉元宵一样搓成小圆团,快速的沾水在芝麻中裹一圈,锅内热油,下麻团,炸至浮起即可。
红薯麻团外酥里嫩,跟炸团子异曲同工却又别有一番风味。
谁都没有怀疑小小一个人怎么挖的了两大筐红薯和十个大西瓜,只要小妹不吃亏没受伤不偷不抢,其它的咋样都行。至于为啥暖暖会懂得那么多新鲜好吃的美味做法,三个哥哥不予置评,咱们暖暖小脑袋瓜子灵巧,就不兴自己琢磨出来的么!
“西瓜也卖?”武夏至扶着圆不隆冬的西瓜,有些不舍得。
“卖,但不能这么卖!”武暖冬可不敢小看古人的智慧,万一让有经验的农户发现西瓜子能做种,以后她就赚不起来了,“切成小块,挖子按碗卖。这个就由我管吧!行舟哥哥和二哥哥、三哥哥负责元宵和麻团。”
“行!”武秋止轻轻揉了揉武暖冬的小脑袋。
红薯麻团20文一份,一份十个。
西瓜碗20文一份,一个大西瓜能挖出50碗,看的武夏至连连摆头,小妹真是太抠了,比行舟哥还要扣。巴掌大的碗,尝鲜不解馋哪!
麻团成本只是油和糖,西瓜连本都没有,从中午到晚上,加上去的早占了好地,元宵卖了423碗,净赚8037文,比昨天翻台慢些,毕竟没那么新鲜了。麻团卖了517份,扣除糖油芝麻的成本,净赚10100文。西瓜不顶饱,卖的少些,45碗,赚了900文。
三个兄弟怕暖暖不开心,纷纷劝慰,武暖冬可不急,西瓜的市场她是心知肚明,剩下的5碗索性自己人消化了。
收了摊,四个孩子合计了下手里的钱,一共19两37文。
登时三个哥哥笑得连眼睛都没了,连平素淡定内敛的武秋止都笑的露出八颗白牙,喜滋滋的不停摸着暖暖的头发。
“三哥哥,再摸下去该秃了!”武暖冬委屈的揉脑袋躲到一旁,惹得哥哥们哈哈大笑起来。没办法,赚钱赚的太开心了,兄弟三人笑点低。
等到四人收摊离开,有一个圆滚滚、锦缎长袍的男人擦着汗的跑了过来,在商家处得知几个孩子已经卖光走了,顿时懊恼的一边跺脚一边长吁短叹,很是遗憾的离开了。
第三天照常,差不多过了酉时就卖光了,净赚18两。
几个哥哥毕竟还是孩子,对灯会早就忍耐不住,能踏实卖光货已属不易。
“今天哥哥带你逛灯会!”武行舟喜笑颜开的把银子分成五份,最大的30两碎银交给武暖冬收起来,剩下的不到7两37文分成四份,当作今天四兄妹的零花。
武暖冬把自己那份分给了哥哥们,自己堂而皇之的吃‘白食’。
第四十四章、走散
程子境从镇上的铺子出来,找武暖冬逛灯会就手帮武家兄妹收拾摊位。
刚收拾妥当,一个胖墩墩的男人跑了过来,气喘吁吁的扶着桌子,一手指向武暖冬,喘了半响才开口,“那个……西瓜果还有吗?我……我都要了!”
武暖冬扒开护着她的哥哥和程子境,笑眯眯的问,“就两个了,您出多少钱?”
“十五两一个,行吗?”男人伸出手指,有些犹豫,没办法,家里小少爷只认这口,闹了两天了。
见小女娃垂着小脸不言语,另外四个男娃神色麻木(实际是听傻了),男人显然误会了,忙不迭地伸出五个指头,“五十两,两个,这……这不能再高了!”
“成交!”武暖冬痛快的把筐从后面拉了出来,让男人验了货,收起银子大方的说:“筐也送你了。”
“小娃,以后还有这种果子直接送到梁府,要是品质好,价钱不会少了你的。”
胖男人留下话,招呼后面的小厮抬起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走了,徒留下惊呆的三兄弟和程子境。
“乖乖,有钱人真是浪费!”武行舟摸了摸那五十两,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花大价钱买点不解饱的果子。
“行舟哥你看他那双鞋就值了五十两,身上的腰配没有几百两拿不下来。用五十两买点稀罕的果子很正常!”武秋止相当有见识的说。
武夏至啧啧称叹,眼睛亮晶晶的问,“还是暖暖有主意,要不我回家把剩下的西瓜抱来卖给他?”
武行舟敲了敲他的脑袋,“笨蛋,物以稀为贵,抱一堆过去,价能高到哪里去!”
程子境一脸羡慕嫉妒恨,“暖暖这一开口赚的钱赶上我家铺子一月的盈利了。”
武暖冬笑而不语,今天算是宰大户了,等到西瓜普及后价钱会很亲民,当然在普及之前她还是有很大的赚头的。
把锅碗瓢盆送到驴车处暂存,五人开始兴冲冲的逛庙会,最后一天,很多花灯都便宜卖了,正和武行舟的抠门心思。
皓月当空高悬,彩灯万盏,所有人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满街游走,热闹万分。幽坊静巷的小户人家在门前挂设数盏花灯,远远望去恍若仙境。
贯穿整个平吉镇的小河里飘着很多船灯,河边不少男女放着船,在船体上写着心愿和祝福。
一路上耍猴的、皮影戏、耍拳卖艺的……全是武暖冬曾经耳闻却从未见识过的古法表演,吸引了她全部目光,连什么时候被哥哥们往左手里塞了一个白兔的面人、右手里递过一个红纸风车都不知道,直到看到更为感兴趣的,兴致勃勃地喊着,“是变戏法的!”一溜烟的钻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