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道果 > 第443部分(第2页)

第443部分(第2页)

此言一出,连一直面色沉稳的王甫和马阳,都是神色有变,目光中流露出一点意外!

而满朝文武就更是思绪凌乱,觉得今日之事太过离奇了。

说是封赏邱言,却先将战功压下,做出一副要封赏两次的架势,随后予以翰林学士也算是正常。毕竟邱言本就任职翰林院。那枢密都承旨已然有些破格,但联想到邱言在草原上的战绩,以及两部兵家典籍,还是能够理解皇帝的心思的,无非是提拔一名知兵的亲信心腹。

但如此一来,翰林与枢密院,已然有些跨界了,如今又加了个国子监,立时就让事情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的!

国子监,可谓大瑞的最高学府。聚集王朝之内的学子精英。

这些精英,其中的一部分会在未来成为朝廷中坚,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无疑会对未来的朝政有不小影响,更隐隐影响天下风气。

如今王甫变法,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将国子监掌握在手中,推行变法新学,这个手段。和科举配合在一起,乃是培养新法人才的不二法门。

只有培养出一批与自己理念、主张相同的继承人,才能避免人亡政息的局面,对此王甫知之甚深。而马阳也深有感触。

因而,这新旧两党在朝堂上争斗,在国子监中也有争夺,不过。朝堂上争夺的是“权”,在国子监上争夺的却是“心”。

士子心。

将自己的主张、学说,灌注到三观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的学子心中。自是有利于日后行事的,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自己如何去做,就能靠着这些成长起来的学子,搅动大势。

这个局面下,皇帝却安插一个人进来,用意就颇为值得推敲了。

国子监博士不是什么普通职位,虽不是祭酒,但也有了在学子中传学的资格,邱言虽然年轻,可文成典籍,自成一家,让他去国子监教授学生,岂非是虎入羊群?

这一点,王甫和马阳心中清楚。

“皇帝这是要异论相搅?挑拨邱言和新旧两党的关系,让他彻底成为孤臣?”立刻,包括张链在内的不少官员,就有了种种猜测。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憋得住话的。

一连两次意外,那位定王殿下,终于把圣旨读完了,接着退到一旁,饶有兴致的看着邱言。

按照流程,下面就是邱言谢恩了,只是不等他开口,就有人跳了出来——

“臣有本要奏!”

高踞在上的李坤循声看去,认出是一名御史,眉头微微一皱,猜出了其人目的,就道:“今日时辰不早,先……”

那御史倒也光棍,都不等皇帝将话说完,就生生打断:“陛下,一人而居三方,此事太过离奇,以邱修撰的功绩,其实倒也无妨,只是不言战功,只道人文,怕天下之人不服!”

说到这里,还要提上一句,邱言前世的许多影视,将这打断皇帝说话,描绘成颇为恐怖之事,但实际上,无论是前世的几个汉家朝代,还是邱言现在身处的大瑞,大臣打断皇帝,只要理由正当,那问题主要就在礼上,与那谋反、欺君的关系不大。

甚至于,曾有大臣敢当面痛骂皇帝,那皇帝承受不住要走,干脆就被人拉住衣袖,唾沫都溅在脸上,还要赔个笑脸。

眼下,李坤被打断之后,虽是不悦,却还是道:“朕记得马卿所著通鉴中提到,天下大务,莫过赏罚。昔炎高祖不爱王爵于韩、彭,故能成其帝业,朕不敢自比先贤,但也有心一为,今邱卿功劳卓著,又有文典传世,破格提拔,又有何妨?”

ps:感谢“夜落墨枫”、“zzll天蝎”的打赏!

感谢“二十月”、“清清潇潇”、“bigdove”、“yuanjing”投出的月票!

明天要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两更可能都放在晚上。

第八百章朕,命不久矣……

一部通鉴,乃马阳心血。

自这位元老宰执,在先帝驾崩之后,被发配南疆之时,便就动笔,而今已有几年光景,却是还未书成,但也有几卷面世,在士林流传,刊印颇多。

此书以“鉴”为名,然是想让人以史为鉴,知道得失,但实际上,此书的针对性很大,取得都是历朝历代皇帝文武的事迹为例,阐述得失成败。

明眼之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其实这部通鉴,是马阳写给皇帝看的,有着规劝和寄予,心思不可谓不大。

李坤现在所说的这一句,正是其中的原话,出自东魏和南梁的一次征伐,此言说出,隐隐将马阳拉上了自己的战车,使得那旧党一系不好发难。

另一方面,李坤随后举的例子,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话中提及大炎高祖,不吝啬王位和赏赐,分封众臣,使得将帅效命,方能成就祖龙基业。

用在这里,就是告诫这满殿文武,不要说他对邱言赏赐过甚,他并不吝啬官爵名位,只要群臣有这个本事,为他的“大业”增砖添瓦,皆可得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