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1937血色谎言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这个时期是唐帝国海军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其重要的特征是拿来主义,即由帝国出面,向西方列强购买军舰及相应的技术装备,迅速形成战斗力,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摸索,逐步熟悉船舶制造业。因此虽然舰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但是在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这一点在1894年的中日战争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日本列岛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北接库页岛,向南通过琉球群岛与台湾岛、菲利宾群岛等岛屿遥相呼应,东临太平洋,西临东海和日本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亚洲大陆东部海面上的第一条岛链的重要一环。

在历史上日本文化与唐文化密切相关,大唐自开国以来,历代接待了无数来自日本的留学生和遣唐使,将中原灿烂地文化传播到这个岛国。在16世纪之前,日本与唐帝国之间也保持了比较正常的臣属关系。但是随着唐帝国禁海令的颁布,帝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遭到了破坏,日本天皇对国家的控制能力减弱,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与唐帝国之间开始了争夺东亚地区领导权的斗争。从最开始的时候派遣倭寇袭击唐帝国东南沿海地区,到丰臣秀吉派遣20万大军入侵唐帝国的另一个属国高丽,大大小小的战争不下数百起,虽然日本并没有在战争当中占到什么便宜,但是却使得东亚的这两个民族之间出现的鸿沟越来越大。

随着唐帝国陷入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泥潭,日本彻底地摆脱了唐帝国对它的影响,走上了学习西方列强的道路。随着明治维新的成功,日本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大规模的工业化使得国家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迅速地提高。在这个时期,日本也发展出了近代海军力量,其模式几乎和唐帝国所采取的模式一模一样,舰队规模也仅次于唐帝国海军。到了这个时候,在东亚的海洋上面出现了两支强大的舰队,两国之间的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

1894年,高丽爆发了农民起义。唐帝国应高丽李氏王朝的请求派出了军队帮助高丽进行镇压,同时日本人不请自来,也派出了远征军进军高丽,东亚的两强终于在朝鲜半岛激烈地碰撞在了一起。

由于唐帝国和日本帝国都不能自行生产大型军舰,所以在双方这一次的战争中,在海上并没有分出胜负。最后唐帝国还是依靠了自己的陆军实力在朝鲜半岛上面战败了日本陆军,双方签订了停战条约。日本名义上还是唐帝国的属国,但是不向唐帝国朝贡,对于日本庞大的海陆军的规模条约也没有进行限制。这个不完善的条约直接导致了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关键时刻,日本在阵前倒戈,从背后狠狠地捅了唐帝国一刀。

王隼鹰又点燃了一支香烟,思绪回到了帝国海军的发展史上。

中日甲午战争是世界海战史上重要的一个分水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铁甲舰之间的较量,同时是发生在马汉所发表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这部重要著作之后的第一场现代化的海战。根据战后对于双方海战的统计可以得出结论,大口径舰炮是主宰海战胜利的天平,这从实战当中印证了马汉的海权思想,由此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海军革命。各海军强国开始了一场建造“大舰巨炮”的狂热竞争,主力战舰的多少,主炮口径的大小成为了评价各国海军战斗力的主要标志。

第六章 海军 下

1898年,唐帝国江南船舶制造厂(江南重工的前身)的船坞上,唐帝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艘主力战舰致远号(唐帝国第二艘以致远命名的主力战舰,第一艘是购买自英国的装甲巡洋舰,在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当中战沉。)下水,这标志着唐帝国正式成为了世界海军强国。其后的十年之间,唐帝国海军发展平稳,稳稳地占据了世界海军实力排位的第3位。

1906年,现代海军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无畏”号战列舰(17900吨)在英国下水,它装备了10门305毫米主炮,16门102毫米副炮,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火力最为强大的战舰,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指出了现代海军发展的方向。第二年年初,排水量达到23000吨的华夏号战列舰在江南重工下水,舰上装备了9门343毫米的主炮,16门122毫米的副炮,一跃而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

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战列舰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在这一时期,仅仅大唐帝国就拥有66艘不同型号的战列舰,而排位在唐帝国海军实力之前的英、德两国所拥有的战列舰数量更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爆发了最最著名的日德兰海战。发生在德国的大洋舰队与英国主力舰队之间的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海战是一场纯正的大舰巨炮之间的较量。在海战的过程当中,英国战损的舰只较多,但是却成功的封锁了德国海军前出大西洋的道路,使得德国海军成为了马汉在著作当中所说的存在的舰队。直至战争结束,德国海军也没能冲破英军的海上封锁。

日德兰海战,带来了各国海军在建军思路上的革命。拥有了大舰巨炮的德国海军,并没有能够突破英国的封锁,因此就需要找到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来进行海权的争夺。世界海军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继续坚持战列舰为主导的战列舰派。在他们看来,只有发展吨位更大,主炮口径更粗的巨型战舰才能维持海上的统治地位。而另一派则认为在航空器发展迅猛地条件下,战列舰作为海战的主战兵器已经过时,航空母舰将主宰未来的海洋。

其实早在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就驾机从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起飞,2个月之后他又在宾夕法尼亚号上重巡洋舰上实现了降落,开创了人类军舰搭载飞机的先河,只不过在当时没有受到唐帝国的重视。

随着英军在一战当中对航母技术的探索,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这种战场防护力远低于战列舰的新型舰种。1922年12月27日世界上专门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在日本建成下水,这引起了已经担任唐帝国首相的赵子义的高度重视,唐帝国开始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作为坚定的航母派的他开始了与海军的不解之缘。

到了1927年,唐帝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卫国号在江南重工下水,虽然在时间上面比日本晚了4年有余,但是在已经成为了海军副大臣的他的努力之下,唐帝国的航母的起点是相当高的。这艘排水量达到了22000吨的巨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即使拿到现在同其他国家的航母比较起来也毫不逊色。在建造战国级的同时,他就充分的考虑到了战舰的战场生存能力,所以战国级航母虽然排水量很大,但是却只能携带60架左右的战机,其多出的吨位数完全用于了战舰的防护。因此战国级航母在攻击力上虽然不及与它吨位接近的各国航舰,但其防御力却是吨位相近的航舰当中最高的。到了1930年,著名的轩辕级航空母舰设计出来之后,战国级航母就被定位为护航航母,这在世界其它的国家眼里完全是一种浪费。

帝国海军虽然在他的主持下大力的发展航空母舰,但也没有放松传统的海上霸王战列舰的建造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凡尔赛和约对各国的主力战舰的吨位和火炮口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唐帝国并非是无条件投降的战败国,所以凡尔赛和约对于唐帝国的限制能力十分的有限。加上帝国著名的铁血宰相赵子义的支持,唐帝国的造舰计划几乎没有就没有中止过。

那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列舰只有在战争后期服役的20艘被保存了下来,其余的战舰已经全部退出了现役。现在在帝国舰队中服役的是两型在一战结束后设计的战列舰,其中洞庭级战列舰首舰洞庭号于1929年下水试航,排水量45000吨,满载54000吨,主炮为三联装406毫米舰炮三座,在当时已经震惊世界。

随着驻日间谍向国内发回了日本打算建造排水量超过6万吨、主炮口径在460毫米的超级战列舰的情报之后,唐帝国立刻上马了帝王工程,即建造超级战列舰的计划。帝王工程所设计的战列舰可以说是在世界海军发展史上面最为变态的水面舰艇,其标准排水量达到85000吨,而满载排水量更是创纪录的达到了98000吨。如此巨大的战舰上设计了四座主炮炮塔,采用了前二后二的配置,主炮口径也创纪录地达到了540毫米。这一型的战列舰原本在是和洞庭级战列舰一起设计出来的,但是由于其造价过高,几乎是洞庭级战列舰的3倍,所以在论证之后下马了,谁知道在日本的造舰计划的刺激下,帝王计划死而复活。设计和图纸都是现成的,帝王级立即开工建造。1935年11月7日,帝王级首舰帝王号正式加入唐帝国海军战斗序列,直到现在,日本研制的大和级战列舰还在船台之上,而帝王级战列舰已经有八艘进入现役了,这就是两国国力的真实写照。

入役之后的帝王级战列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其火力之强大令世界各国的海军战舰很难望其项背。其主炮射程创纪录的达到了52公里,炮弹重达2375千克,可以正面击穿厚达15米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帝王级战列舰全舰装甲重量达到了38000吨,这几乎已经是一艘战列舰的重量了,由此可见其变态的防御能力。在舰艇内部装有20台巨型锅炉,4个直径9米的巨型推进器,最高航速达到了32节。

想到帝国海军那一级级威武的舰艇,王隼鹰的心中充满了自豪,这是他二十年来的心血,有了这一艘艘超级战舰,唐帝国的海军实力已经完全的超越了英、美两个传统的海军强国,有了它们,中华民族重新成为世界的领袖成为了可能。

现在帝国海军的舰载机正在配合帝国远程轰炸机部队对日本本州岛南部及四国、九州岛上面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如果一切发展顺利的话,这一夜,日本海空军将损失70%——80%的战舰和飞机,天亮之后,日本将失去还手的能力。

一定要利用这次机会解决与日本这个岛国400多年来的恩怨,从现在的发展势态看来,唐帝国和日本这两个帝国势必有一个要在争斗当中倒下,所以不能手软,不能留情。对待敌人的同情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一定要彻底地制服这个桀骜不驯、忘恩负义的民族。如果不能征服它,那么干脆将他们在地球上面抹掉算了,只有这样才能永绝后患。

王隼鹰的身体热了起来,他熄灭了手中的烟头,从身边的茶几上面拿起了一本三国演义看了起来,他必须使自己冷静下来,一个国家并不需要一名头脑会时时发热的领导,他现在需要休息,明天早上,将有一大堆的外交事务等着他处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所谓钢军1 上

日军第五师团所属第21旅团是日军中的王牌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该部参加大小战役十余次,取得了全胜。尤其是在东贝加尔湖大会战当中,该部死守隘口,阻挡住了唐帝国西路大军后退的路线,最终导致了西路军的覆灭。之后,第21旅团被日本天皇赐予了钢军的称号,可以说这是一支令唐帝国军方咬牙切齿的部队。

第21旅团作为鸭绿江防线左翼机动部队,驻防在鹤岗。战斗打响之后,该部防地遭到了唐帝国军大口径火炮的轰击,旅团长中村正雄反应还算是迅速,立刻命令所属的战车部队隐蔽。但是由于有先期渗透的特勤部队士兵进行炮火指引,唐帝国的大口径弹丸还是一枚接一枚的落到了第21旅团的头上,等到所有战车都撤进预先修好的战车隐蔽所的时候,已经损失了近五分之一。

中村正雄火冒三丈,当即致电板垣征四郎,要求立即反击。板垣征四郎这时也是焦头烂额,从边境线的部队不断的传来告急的电话和电报,全部是要求增援的,一时间根本分不清唐帝国的进攻方向。

接到中村正雄的电话,板垣征四郎当即命令他率部待命,他要摸清唐帝国的主攻方向在哪里,然后给与狠狠地一击。板垣征四郎是日本少壮派军人的代表人物,是日本国内力主对唐帝国用兵的军人,早在1931年,当时他还是高丽驻屯军的高级参谋,不过是一名大佐,就向军部上书,增加驻高丽的部队,伺机进攻唐帝国的东北地区。他在上书中认为,帝国的根基在满洲,帝国如果想要在征服世界就先要征服满洲作为基地。当时他的上书在日本国内引起了两派军人的激烈辩论,最终军部同意了他的计划,将高丽驻屯军增加至十个主力师团,他本人也被提升为驻高丽日军的参谋长,不久成为日军精锐的第5师团的师团长。

今夜板垣同样是被参谋从睡梦中叫起来的,他只听了一名参谋的汇报就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立即下令所属各部进入一级警戒,同时他的心中充满了遗憾,唐帝国最终还是先于日本帝国动手了,军部的那些官僚这些年都不知道做了什么,在1933年之前,是进攻唐帝国的最佳时间,就是现在也是谁先动手谁占优势啊!

他对自己经营的这条防线还是比较满意地,自从他被任命为边境防线的司令之后,他就开始经营这条防线。他参照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各次战役,同时他也参观了法国在北部修筑的马奇诺防线,综合了这些国外的经验,结合高丽北部的地理特点,修筑了这条防线,很多的地方,山整座的被掏空了,整个山头就是一座巨型的堡垒,扼守这要冲。整条防线上有大型的地堡10000余个,配备轻重火力,是任何进攻者的噩梦。在要塞地区,配备的要塞火炮有些口径已经达到了406毫米,这已经是世界上最新型战列舰舰炮的口径了。英法等国的军事专家也曾到防线参观,无不对防线的坚固程度赞叹,称之为东方马奇诺防线。现在唐帝国的军队向这这条防线撞了上来,就让他在自己的防线上撞得狗血喷头吧。

事情并没有按照板垣的思路发展下去,很快他就接到前线的报告,唐帝国军队的攻势非常的强大,鸭绿江对岸的炮火将阵地上的部队押得抬不起头来,根本无法组织起像样的抵抗,江防已经多处被突破,唐帝国的军队已经渡过了鸭绿江。

一线防御竟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板垣心中十分的失望,但是这也在他意料之中,毕竟在第一线上几乎都是高丽的军队,这些部队与大日本皇军的战斗力是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之下,出现这样的情况也算正常,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唐帝国的军队从哪里进攻,他才不信唐帝国有能力对他的整条防线进行突破呢,除非唐帝国将全国的兵力都集中到这里来。

板垣的注意力逐渐地被吸引到了义府方向上来,防守这里的高丽28师是高丽军队当中的精锐部队了,师长朴永树还是自己的学生,但是就是这个28师已经是第四次求援了。他们防守的一线阵地是最初被突破的地区之一,之后一个营级规模的反攻竟然被过江的唐帝国部队轻松地击溃了,还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在这一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唐帝国的战车部队,不理会周围的防御阵地,一路向着纵深穿插,其先头部队已经逼近了义府城。

这算是什么战法,怎么看怎么象是冷兵器时代欧洲各国常用的重骑兵冲击啊,现代战争里面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战法,唐帝国的前线指挥官是白痴吗?凭借着几辆坦克能有什么作为,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