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姜唐教授详细的讲解了研究对象和方法。
他们的研究对象选择的是2021年1月—2022年12月20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01例,女性99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3。64±5。75岁。
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nu003d100)与对照组(nu003d100),两组基本资料的比较无差异(p>0。05)。
顾风从姜唐给出的数据图片,快速的在心里评估了一下,确实没有显着差异。
纳入标准:患者有外伤史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髋关节疼痛、关节强直或严重的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排除标准:明确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性疼痛,血糖控制不佳,急性感染,严重骨质疏松,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者等。
纳入和排除也都是比较常规的,排除了一些常见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患者的筛选这一关,顾风没发现什么问题。
接着是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后,由同一手术医生团队在手术室完成手术操作,术中麻醉方式及麻醉用药相同。
顾风点了点头,这一点很重要,必须要控制变量。
变量太多的话,整个研究根本没法做。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止痛:自控静脉泵镇痛至术后48h。根据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酌情使用洛芬待因缓释片(国药准字h,岭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并记录首次使用时间及术后使用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镇痛的基础上,术后6h给予足三里针刺治疗:取仰卧位,选取足三里(小腿外侧,接鼻下寸,腔骨前嵴外横指处,接鼻与解溪连线上)。将局部皮肤消毒,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3mmx40mm,采用垂直进针法,进针深度为0。8-1。0寸。得气后行抢转补法约100次,每10min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两次,中间间隔6h,疗程3天。
接下来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的选取很大意义上决定了研究的是否有意义。
姜唐教授团队第一个观察指标是:术后6h、24h、48h、72h及第5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状态:0为完全无痛,10为疼痛不能忍受;0-3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为中度疼痛,轻度影响睡眠;7-10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第二个观察指标:术后6h、48h及72h参照《大夏传统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术后胀气情况;无腹胀感觉计0分;感到有气体在腹内转动,不影响休息和睡眠,见腹部轻度隆起,腹壁张力略大为轻度,计1分;伴恶心,影响休息和睡眠,见腹部中度隆起,腹壁张力较大为中度,计2分;伴呕吐,烦躁不安及呻吟,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见腹部明显隆起,腹壁张力大,叩诊呈鼓音为重度,计3分。
第三个观察指标:术后6h、24h、48h及72h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a(tNF-a)(试剂购自岭南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四个观察指标:记录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
第五个观察指标:于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72h、出院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和关节活动度(5分),满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