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被高冷女道士无情抛弃后女主身世 > 第129章(第1页)

第129章(第1页)

拉拢朝臣,这才是惯常的做法,如此一来,反而更显得那些玄门人的怪异。纪长清问道:“既然已经联络了朝臣,还有什么必要再去笼络玄门中人?”

贺兰浑心中一动,不错,他怎么没想到这点?

因着武皇后一开始便点出了李瀛,他先入为主,断定了李瀛是是为了对付武皇后,反而忽略了这其中最不合理的一点:武皇后身负龙气,连吴王妃都奈何不得她,要那些奇人异士又有什么用?

再想想朝堂形势,李瀛既然能拉拢徐敬和张、周两家,至少军权方面有些把握,从上次大业门进谏也能看出李瀛在文官中影响也不小,那么他招徕这些玄门中人,究竟要怎么用?

唰,贺兰浑拉开帘幕:“你先吃饭,我进宫一趟。”

脑中似有什么一闪而过,贺兰浑顾不得多说,拔腿向外跑去,纪长清站在窗前,看见他在门外一跃上马,向着紫微城的方向去了。

“青芙,”纪长清唤了一声,“将山上的事情详细跟我说一遍。”

青芙应声而至:“昨夜子时,灵堂屋顶突然裂开,一道天火径直落进棺材里……”

纪长清打断了她:“子时?”

“对,子时。”青芙点头,“因为要在子午二时烧纸,所以我一直算着时间。”

又是子时。纪长清看了眼水漏,此刻是巳正,离下一个子时还有六个时辰。

贺兰浑在九洲池畔找到了仁孝帝,此时池上最后一点冰面也彻底消失,仁孝帝坐在龙舟的船头,望着一碧万顷的九洲池,兴致勃勃:“大郎来了,听说你在长安差事办的不错?”

“还算顺利,”贺兰浑咧嘴一笑,“臣赶着回来复命,剩下的事情交给了王俭。”

“他呀,”仁孝帝有些意外,“你们不是不大合得来吗?”

“没有的事,”贺兰浑笑嘻嘻的,“这一趟去长安,验尸什么的亏得有他。”

“他还真会验尸?”仁孝帝越发惊讶,“看不出来呀,王家还有做这个的儿孙,挺好。”

他想着上次提起验尸淑妃那副气急败坏的模样,呵呵地笑了起来,伸手接过小宦官递过来的鱼竿:“朕正觉得一个人无趣,既然你来了,就陪朕一起钓吧。”

宦官连忙又递过一个鱼竿,贺兰浑一歪身在旁边的小杌子上坐下,笑吟吟地向水里一抛钩。

王俭在刑部办差虽然武皇后同意了,但王家一直不满,如今得仁孝帝说一个好字,谅来王家再不敢抱怨,王俭这个苦力从今后就彻底归了他。

鱼钩在柔软碧绿的水里轻轻飘荡,贺兰浑想着此行的目的,装作无意开了口:“臣这次能够顺利完结这桩案子还多亏一个人。”

“什么人啊?”仁孝帝随口问道。

“清净宫的卫隐道长。”贺兰浑余光里观察着仁孝帝的神色,“在阴隐山捉拿五通时,卫道长也出了力,最后还受了伤。”

“他呀,”仁孝帝神色如常,全没有一丁点儿异样,“先前朕叫他讲过几回经,有点本事。”

模样如此平静,看来也知道武皇后已经摸清了卫隐的底细,如此,李瀛的布置他又知道几分?贺兰浑不动声色地引着话题:“臣看卫道长的本事比起张公似乎也不差什么。”

“春兰秋菊,各占擅场,”仁孝帝悠悠闲闲地靠着御座,“道门中这些年人才辈出,不容小觑。”

“那么,与纪长清比起来呢?”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响起。

贺兰浑抬眼,见李瀛在池边下马,笑吟吟地走过来。

第78章

第三条钓竿架在船头,李瀛靠着朱栏,意态闲适:“阿浑近来与纪长清常来常往,想来对于此事更能判断吧?说说看,纪长清与张公远,哪个更胜一筹?”

贺兰浑嘿嘿一笑:“臣有私心,没法评判。”

一句话说得连仁孝帝也起了兴趣,转过头看他,李瀛也追问道:“此话怎讲?”

“在我心里,无人能与道长相比,自然是无法评判。”贺兰浑半真半假说道。

仁孝帝想起近些天听到的关于他和纪长清的传言,不由得大笑起来,正要调侃几句,忽听他话锋一转:“太子对玄门之事了如指掌,以殿下看来,当世这些玄门英杰中,有哪些可以与张公一较高下呢?”

仁孝帝笑容不变,目光不觉转向了李瀛,他从前最觉得僧道可厌,什么时候开始对玄门之事了如指掌了?然而贺兰浑在正经事上从来都不会空穴来风,他既然说有,多半是真有,仁孝帝不觉留了心。

李瀛暗自懊恼,脸上却还带着浅浅的笑:“阿浑这可是问道于盲了,我对玄门之事一无所知,无从评判。”

贺兰浑目的达到,也不纠缠:“看来是没法知道答案了。”

水面上浮子一动,有鱼咬了仁孝帝的钩子,贺兰浑连忙小声提醒:“陛下!”

仁孝帝急急收杆,荡开的水线在空中画出一个圆润的弧度,一条大红鱼甩着尾巴跃出水面,红鱼乃是吉兆,周遭伺候的宦官早欢天喜地祝颂起来:“恭贺圣人钓得佳鱼!”

日光照得红鱼一身鳞片闪烁如同星芒,仁孝帝心中欢喜,亲手解下钩子把鱼放进桶里,笑道:“朕还从不曾这么快就钓到,怪不得都说大郎是员福将,果然!”

“都是陛下洪福齐天,臣不敢居功,”贺兰浑笑着行了一礼,“陛下,臣想过去看看阿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