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董氏,两个丫鬟,以及六个死士。
一路上,李儒从弘农往上党,然后进入冀州地界。
“治理并州之人是何人,不过短短两月,竟然已经有如此气象。”
李儒观上党民生,已经和南方县城相当。
虽然依旧困苦,但却已经能够保证不饿死。
冬天,扛一扛,也能过去。
他甚至还看到了一队运输木炭的车队。
走在夯实的泥土路上,运往一座座城镇乡村。
“以冀州之力,养活整个并州,这仅仅是路途消耗就是天文数字。
冀州,究竟有多强?”
李儒不是没有派遣探子前往常山。
但整个常山就仿佛一座铁桶一般。
探子只要进了常山,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连一封信都没有。
这让李儒更加的好奇。
常山,究竟是如何做到,让自己的探子进去之后瞬间就失联的?
“前面就是常山了么?”
一路舟车劳顿,董氏面色有些不太好看。
但一路走来,路上的所见所闻。
倒是让董氏十分的好奇。
从长安到并州,然后再到冀州,到常山。
百姓的生活质量是呈现递增趋势的。
越靠近常山,百姓越是富足。
不仅仅吃的好,穿的好,就是所住的房子,都让他们瞠目结舌。
有些富裕之家,甚至买了红砖砌墙。
虽然只是用红砖砌了外墙,内部隔间什么的还都是用木制,但住起来也比泥胚房要舒坦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儒就借宿过一户红砖砌墙的人家。
只是用来粘合的混凝土变成了草泥浆。
但那也很结实了。
至少住上几十年都不需要担心哪里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