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其中程朱理学思想的‘存天理,灭人欲’,与他们道家完全合不来。
所以他也知道了恩科公布后,程朱理学的官员大力反对永乐帝,想要阻止。
但这位永乐帝不是建文,并不是依靠文官人数施压,就可以轻易改变自身决策的帝王。
这样的帝王应该最合他们道家秉性,实事求是。
但道家终究因过于实事求是,自古就不被帝王喜爱。
结合种种,他今早才会有感而发一首数字诗。
单从这一首诗,其实能够看出来张宇初在三教,尤其是道教造诣极高,不愧为龙虎山天师。
诗中数字多为阳数:一、三、五、七、九,对应《周易》“阳主动,阴主静”,体现道教“贵生”“崇阳”的思想,亦暗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
神仙“三清”“八仙”直接关联道教神谱,暗示修行的终极目标是位列仙班;
“五湖四海”“九走江河”则描绘道士云游参访、积累功德的修行过程,符合道教“行脚悟道”的传统。
出世与入世平衡!
这首诗看似直白,实则暗藏道教的宇宙观、修行观与生命观,以数字为“密码”,书写了一位老道士的精神世界:
听见张宇初的吟诗声,小院的另外一间屋子,走出来一位小道士。
小道士揉了揉眼睛,从房屋内拿出道服帮助张宇初穿衣、倒漱口水。
说到底,张宇初也是既得利益者,这一点小事,还是有人可以带代劳的。
刚来的那几天,张宇初发现皇帝这一次叫他过来,真的只是单纯炼丹后,心态自然就放平和,没有最开始那种视死如归的慌乱了。
张宇初早起的工作完成之后,问道:
“王青,昨日你离开国子监菜园子时,那里面的豆芽苗,长势如何?”
王青想了想,认真回道:
“师傅,几天的时间过去了,这几株豆芽苗之间长势并没有太大区别。”
张宇初听后点了点头,好像并没有对此感到意外。
毕竟他好歹也是一代龙虎山天师,什么稀奇古怪的药方没有见过,但也从来没有听过像什么‘化肥’这般离谱。
撒下去,就可以使作物的亩产翻倍?
怪哉!
本来他的职责只是负责炼制丹药,而用化肥培育豆芽苗的工作是交给谢缙照料,结果谢缙听后,直呼读书人不可辱,这种天方夜谭的事情,他才不干。
所以最终从生产化肥到最终的培育,都落在了他们龙虎山头上。
毕竟人家谢缙怎么说也是号称大明第一大才子,受皇帝器重,在朝中也有些根基。
大才嘛,闹点脾气很正常。
但他们龙虎山对此可不敢马虎,
豆芽一般七天左右就可以长成,而如今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月,也就是说第一波的实验其实已经完成了。
但效果……不尽人意。
增加化肥的实验组,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亩产翻倍,反而出现了……蔫了吧唧的情况。
很明显,失败了!
按照酒馆掌柜的说法,失败的原因在于用量不对。
所以这一次他调整了用量,再加上第一次炼制的丹药,因药物准备不充分,所以实验组数不够,而第二组足足进行了十多组实验。
若是按照酒馆掌柜所说,只要用量够,那么亩产翻倍不是难事。
但他显然不相信,相较于这个,他认为应该利用自己待在京师的机会,好好结交一下京师之中的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