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用。”唐欣让到一旁把发动机的设计图纸卷起来放到圆柱体的画筒里收好。
马胜山打电话找方院长帮忙,让他从中科院调一个保卫小队过来,护送他和图纸一起回研究院。
在等待护卫队的时候,马胜山就他在运10的设计,技术,材料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想从唐欣这里找到答案。
而导致Y-10项目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是缺乏优秀的航空材料和生产技术。
唐欣也明白了运10项目里的华国工程师们面临生产、设计和材料等方面的多项技术难题。
唐欣道,“你说的这些我也没法现在给你答案,都能等下,我跟你去一趟研究所,现场看看。”
“好。”马胜山求之不得。
护卫小队来的很快,十多分钟后,他们的车子直接停在新星工坊外面。
唐欣跟新星工坊的老兵说了一声,“老袁,你帮我跟家人说一声,我要出差几天。”
“好的,老板。”袁德柱道。
现在的夏东海他们这对保卫容易都叫唐欣老板,以前唐欣还是学生的时候,他们叫唐欣的名字不觉得有什么,
现在唐欣都是博士了,还是大学老师,他们总觉得再叫唐欣的名字很不礼貌,显得不尊重唐欣,就干脆跟吕宾阳他们一样喊她老板。
护卫小队护士马总工和唐欣去了军用机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后直接搭乘军机去了shang市。
唉,唐欣是第一次坐这么简陋的飞机,耳朵差点噪音震聋,机身颠簸的她差点晕机。
唐欣觉得在军机也得升级,要是用这样都军机运送士兵太影响士兵的士气。
Shang市航空研究院406所,到了这里,马胜山直接领着唐欣去了仓库搭建的大型实验台。
马胜山亲自给唐欣介绍这个组装好的客机,“我们采用了鸥霉民航客机的设计规范,算是突破了过去一直沿用苏联规范的局面。”
当唐欣看向机翼时,又听马总工介绍,“机翼采用的是尖峰式高亚音速翼型;采用全翼展整体油箱。”
等他们进入机舱内部,马总工又继续介绍,“我们首次采用破损安全、安全寿命的概念设计飞机结构;
并研制出机身大气密客舱。”
唐欣认真的听着并仔细观察机身的每一个结构和,并会向马总工询问这些部件所使用的材料。
马总工都一一回答,然后又继续给她介绍,“机翼下吊发动机的总体气动布局;
由调整片带动操纵面的气动助力操纵形式,省去了液压助力装置;
并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全机各系统地面模拟试验,
进行了自由飞模型试验,共完成全机各种试验163项;
全机选用材料415项,其中新材料76项,占18%;
选用标准955项,其中新标准164项,占17%;
选用配套成品435项,其中新成品305项,占70%;
选用轴承185项;
并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飞机型号设计,编写程序138项;
我们从80年开始就组织了多次大型客机的研制试飞测试。”
虽然马胜山对唐欣的设计很佩服,但是他并不觉得运10不优秀。
唐欣也觉得这些科研前辈能在被国外封锁技术的局限里研发出运10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