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那時候就能打贏我了呢?”
科法有些自嘲的說著。
他是馳名遐邇的天才,魔力解析出來的基礎魔力有水、火、風以及兩個特殊屬性。
其中一個特殊屬性是光,另一個就連冒險者公會的特殊魔力測試石都無法測出,而未知的特殊魔力是很難使用的。
從發掘到開發再到實踐,這一連串的步驟光是從第一步就不知道要多久了。
大多數有未知特殊魔力的人並不會特別去探索那些魔力種類,而是專注在更熟練的使用已經的魔力屬性或者是投入到武術之中。
賢者等級的標準是可以讓魔力完全透明化,而大賢者的標準則是分離出魔力中的每一個屬性。
平常一單位的魔力注入,除了單屬性的賢者,其他賢者都會有半數以上的浪費,但是大賢者可以完美的利用每單位的魔力。
大賢者能以更小的魔力量構築出更強大的魔法,這就是每個大賢者都具備的基本特色之一。
在分離出魔力後,大賢者就能夠精確的感受每一種屬性魔力。
大賢者的魔力難以竭盡,賢者的魔力是可以竭盡的,這是數千年的實戰經驗所得出的結論。
所以在魔力質上相等的賢者與大賢者,在消耗上有巨大的差別,這種差別造就了實戰上兩者之間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並且還有第三次的心臟發育,身體素質、魔力恢復速度與魔力總量都大大的提升了。
簡而言之,大賢者就是賢者全方面的上位版。
當然,賢者與普通人之間也存在著這種鴻溝,成為賢者後就會開始第二次的心臟發育,也會全方面提升身體素質、魔力恢復速度與魔力總量。
這不代表著賢者與普通人、大賢者與賢者之間就必定有著上下級的關係,賢者是有機會被普通人殺死的,反之亦然。
除了屬性魔力的種類多,科法的魔力評級還是A。
魔力評級看上去是預知魔力等級的上限,但實際上是高度的一種難易度表現。
例如每1000個評級C就可能會有一名賢者,100個評級B也會有一名,但幾乎每個評級A的人都會成為賢者,而100000個評級D才有可能出一個賢者,評級之間並不是等比的。
在歷史中並沒有幾個B級以下的賢者,因為需要的時間太長了,大多數人要是無法越過賢者,就很難維持著好的身體狀態,身體狀態越差就越難跨越賢者前的那一關。
而迦亞斯只有著倒數的魔力評級,現在卻已經逼近賢者了,所以說迦亞斯真不愧是天才,真正意義上的天才而非是評級上的天才。
因此,魔力的評級是一種近似於客觀的評價,不是絕對更不是注定。
至於SSS級的評價是什麼意思呢?
那代表著賢者只是如同人變老般的既定事實,並且幾乎可以肯定會成為大賢者,但是這麼強烈的肯定從未有過。
萬年的歷史之中,也只有寥寥數萬人是SS級,他們之中也有些許最終沒有成為大賢者的人。
雖然科法是評級A,他目前已經是厲害的賢者並朝著更高處攀登,但每往上一步都比之前沉重了數倍。
只有在數十年之後,他才有望成為大賢者。
科法在目前的海莫茲王國,除去大賢者外也是戰力金字塔頂端的人物。
魔君領也有一個差不多甚至是略勝科法一點的魔人,那個摩人就是現任魔君。
“看來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有壓制回去的希望,只要多幾個大賢者,我就不相信在本源都無法使用下,還贏不過對面那幾個大賢者!”
“所以伊利亞斯可要好好的成長成大賢者,努力殺光對面那群卑鄙又骯髒的畜生!”
一想起魔人的外貌,科法內心不知不覺間扭曲成詭異的樣子。
“呵呵呵。”
說著說著還不自覺的冷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