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这么认为,包括聋老太太和一大妈。
赔偿给王宝宝五百块钱,钱都赔了,总不能人还继续待在里面吧。
事实上。
正是如此。
也怨聋老太太太过自负,拿着昔日的恩情当尚方宝剑,自认为自己有恩于杨向文,其实是她适得其反了。
假如聋老太太不去找杨向文求情,易中海赔偿王宝宝五百块,去郊区干三年的外派。
却因为聋老太太找了杨向文,易中海在赔偿了王宝宝五百块后,却要在轧钢厂做五年的驻厂代表。
一千八百二十五天,连着在轧钢厂上班,不回四合院,不跟一大妈同屋,也执行轧钢厂的上下班制度,只不过易中海晚上是在号子里面睡觉,早晨七点半,人家押着易中海到轧钢厂上班,期间,保卫科的人负责看押易中海,晚上下班,人家在押着易中海回去,在号子里面过夜。
用在轧钢厂上班五年的事实,代替去郊区外派三年的差事。
这结果一出。
一大妈当场晕了过去。
聋老太太也跟着晕了过去。
一个真晕。
一个假晕。
大院祖宗是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本来言之凿凿的说易中海没问题,结果易中海五年不能回来。
这还了得呀。
更让聋老太太接受不了的事实,是易中海这个处罚被留档了。
至于将来会有什么下场。
没人知道。
……
当天晚上。
聋老太太又找到了杨向文。
熟悉聋老太太的杨向文,早想好了具体的对策,用虚假的言语糊弄过了一下聋老太太。
也不担心聋老太太去问。
唐建国偏向谁。
杨向文心里还是有把握的。
用杨向文的原话来描述,易中海在轧钢厂无偿工作五年这事,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费尽了口舌,才说通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