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光是麦芽糖就和一般的不同。
通常的麦芽糖是用生麦芽和糯米制作,而制作糖瓜的麦芽糖则是用上玉米面蒸煮发酵而成,光是这一桶麦芽糖也是苏锦宁提前一周预订的。
首先,苏锦宁将麦芽糖全数倒入铁锅中。
第一步需要将麦芽糖中剩余的水分清楚干净,一直冒着大泡泡即可。
这里全看经验。
太早将麦芽糖取出,拉到后期会太软缺乏韧劲。而迟一些将麦芽糖取出,拉到后期则会变得太硬无法拉开。
在恰当的时机将麦芽糖取出,稍稍放凉的同时苏锦宁喊来苏庆平,两人一起将稍稍放凉的麦芽糖卷到擀面杖上。
苏庆平负责固定,苏锦宁负责拉。
她先将熬好的麦芽糖在手上反复拉上几次,随着温度渐渐下降,颜色变浅的时候卷在擀面杖上,正式开始第二步:拔糖。
室温要恰到好处。
麦芽糖的温度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恰到好处的温度才能让它的延展度达到最佳的程度,随着反复的拉长和卷曲。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糖温度还是很高。
苏锦宁表情没有任何的变化,她的动作很快,看似温柔实际花费的力气并不小。
一边忙碌的李厨徒弟偷偷看了好几眼,忍不住连连咋舌。
行外人看着简单,行内人才能知道糖瓜的难度。别看苏锦宁拔得那么轻松,事实上拔糖膏可不是件轻松活计,或者说大部分人顶多拔上个三四次就吃不消了。
半凝固的糖膏要在特定温度中才能保持刚中带柔的状态,全靠臂力让其反复卷曲和拔伸,让糖膏的色泽渐渐细腻,最终带上丝绸般的光泽,在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全程要多久?没人知道。
唯有糖膏会给予苏锦宁回应,告诉她抵达了最好的时机。
最终糖膏变成金灿灿的。
苏锦宁和苏庆平一起给糖膏揉顺,让其变得顺滑柔美,而后再进行对折。
对折四遍,上下和缝。
此时便到了最后的部分——苏锦宁和苏庆平小心翼翼将糖膏从厨房里移出去,挪到后院里。
同时走出来的还有李厨。
到达后院的瞬间,糖管便开始迅速变硬。明明三人没有任何沟通,动作却如同配合了上百次乃至上千次一样。
用粗绳在糖管中央打个结,再打个结。
糖管迅速变成一个个小灯笼的模样,在箩筐里滚得圆滚滚的。
等糖瓜做完,苏锦宁也松了口气。
她按了按紧绷的肌肉,将糖瓜重新送回厨房里。一半的糖瓜保留原来的模样,另一半则滚上一层芝麻,再堆成一座小山摆在一边,独特的造型想来肯定会引来不少食客的注意。
苏锦宁拍拍手:“搞定!”
她的目光一转,开始观察厨房里其余人的动作。
几名帮厨——李厨的徒弟们呼吸瞬间便得缓上许多。他们动作麻利迅速,同时还有点点挑衅的意味。
糖火烧好吃,可以说白案手艺出众。
至于红案的功夫,那还说不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