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卿诚然有能力擒获高煦,但考虑到朕刚即位,也许还有对朕三心二意的人,朕若不亲征,就不能安定天下。所以,大家别争了,就让朕亲自去一趟乐安州吧。让朕的天下臣民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皇帝。朕意已决,无须再议。”
文武大臣看到皇帝这样坚决的态度,立刻禁声。
因为他们深知,他们的皇帝就是这样,平易近人起来的时候,可以挨个挨个问大家的意见,可若是他要乾纲独断,立刻就一锤定音。
于是,朱瞻基命令郑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留守京师,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为前锋,自己亲率大军出兵乐安。
在皇帝的平叛的大军还没有到达乐安境内的时候,吴婳已经收到了小神鸟第一时间送来的信:
婳儿:
朕决定御驾亲征,因为,八年前,朕亲自把你送到乐安州,八年后,就让朕亲自来接你回来,等着我。
你在那边,最好迷惑汉王,让他觉得朕不会亲征,这样,等到朕的队伍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他的地盘的时候,他一定会慌乱无比。这样,等到朕的军队来,便可兵不血刃。
此时汉王府内,温哈喇王子和汉王正在为他们收到的皇帝决定要御驾亲征的消息是真是假争论。
汉王认为,朱瞻基胆小懦弱,年轻不知事,又没有独自领兵打仗的经验,肯定不会御驾亲征;所以是朱瞻基故意放出这样的风声,目的是摧毁汉王的意志,让汉王放弃造反。
温哈喇王子则认为,朱瞻基15岁就被永乐帝亲自带上蒙古战场历练过,不可能是他表现出的那么胆小,他以前种种谦让,只是一种障眼法,目的是为了麻痹敌人,所以,皇帝出兵的消息,很可能是真的。
此时,吴婳求见。
汉王和温哈喇王子争论正是没有结果,纷纷把求助的目光交给了吴婳。
吴婳一看到汉王和温哈喇王子那真诚的新来的眼神,脸上不由得痉挛了一下。
顿了一下,吴婳终于开口了,她目光炯炯,很有把握的说:
“朱瞻基是上过战场没有错,当年,朱瞻基被永乐帝带上去漠北战场,被瓦剌高手差点一箭穿心,幸亏他给孙灵微写的一摞厚厚的情书,让剑尖偏离了心中的方向。可是那一次剑伤,朱瞻基命悬一线,是我把他从死神手里救回来。”
吴婳说的这件事,温哈喇王子以前在皇宫里听说过,因此深信不疑。
此时,吴婳神色郑重的说道:
“那一次,我在救护朱瞻基的时候,我听到混迷中的他,浑身瑟瑟抖,不住的说‘我怕,不要杀我,皇爷爷,我不要上战场’,所以我想,正因为那一次劫后余生,朱瞻基对生命更为珍惜,对战场更为忌惮。你看他一直让着皇叔就是不想哪一天,真的到了兵戈相见的地步。”
“这么说,他那么害怕战争,肯定不会御驾亲征。就算真的来了,恐怕也只是一个众星拱月的哗众取宠的姿态。或者干脆找一个替身前来也未必。”
温哈喇王子此时也半信半疑了。
“我就说这小子为什么那么让着我,原来如此,有心理阴影了啊。”
汉王此时,对于吴婳的话深信不疑。
告别汉王的时候,吴婳忍不住转身回望。
她在心里问自己:
“我这样做真的好么?他们两个人,是这样信任我,把这样机密的事情的判断权利交给我了,我却故意诱导他们,向错误的方向,天啦,我是不是太残忍了?”(未完待续。)